吴客多流越,君寻古剡归。
民贫官棰急,岁歉米船稀。
岭鹿三丫入,溪鲈一尺肥。
榆林知可隐,安得翅能飞。
注释:
吴地的人多流离到越地去,你寻找古代的剡地归乡。
百姓贫穷官吏鞭笞急迫,年成歉收米船稀少。
山岭里的鹿进入三叉路口,溪水中的鲈鱼一尺肥美。
榆树林里知道可以隐居,怎能有翅膀能飞上天。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任永州司马期间所作。当时永州刺史闾丘晓是个贪官污吏,他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导致民不聊生。诗人目睹这种情形,心中悲愤难平,于是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
首句“喜帅初归”,点明主题,说明诗人此次回乡是因为被贬而归。接着,诗人描绘了家乡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状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吴客多流越”,诗人以吴地人的身份,描述了自己流落在越地的情况。这里的“越”是指江南地区。“君寻古剡归”,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里的“剡”是指古代的越王勾践之地,位于今浙江嵊州市境内。
诗人用四个短句描绘了家乡的现实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这四个短句分别描述了百姓生活困苦、官吏苛政、年成歉收、山林野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这些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满。
最后两句“岭鹿三丫入,溪鲈一尺肥”,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岭鹿”指山中的鹿群,它们在三叉路口自由自在地穿梭;“溪鲈”指溪水中的鲈鱼,它们在清澈的溪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寓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