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志大孔文举,牢落依然不可羁。
茨阖小窗巢燕子,菰蒲新雨试鹅儿。
胸襟大闷书不读,口吻微吟人未知。
安得一蓑江海去,持螯作鲙卧鸱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分析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旨,最后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能够逐句翻译并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特点,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

“六月十一日山窗散愁”,点明题旨,说明这首诗是诗人在六月十一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在山居时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平生志大孔文举”,“孔文举”即孔融,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有胆识和才干,敢于直谏。《后汉书》载:“孔融少卓荦不羁,数于危难中显其才用,然终以直言见诛。”诗人引用孔文举来表达自己胸怀壮志却难以实现。“牢落依然不可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愤懑,也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茨阖小窗巢燕子,菰蒲新雨试鹅儿”,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画,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胸襟大闷书不读”,诗人因心中郁闷而不想读书,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继续寻找出路。“口吻微吟人未知,安得一蓑江海去,持螯作鲙卧鸱夷”,这两句表明诗人已找到了出路,那就是隐居江海之上,享受生活的乐趣。

【答案】

六月十一日山窗散愁①平生志大孔文举: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孔融为人慷慨大方,好宾客,喜奖拔人物,建安初,为北海相,后迁青州刺史,以言议合于率象著称。孔融曾三次出任北海相,三任青州刺史,两次被曹操征辟,均称疾不去。建安十三年,曹操征召他为将作大匠。建安十六年,曹操命孔融为北军督,奉命讨伐袁绍的儿子袁尚及袁谭。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乌丸,留孔融守邺城,不久又征孔融至冀州,任平原郡国国相。孔融多次向曹操推荐贤才,如陈琳、王粲、徐干等,都得到重用。孔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多次冒犯权贵。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部将沮授给袁绍献计说:“刘备虽小,而有权智。”袁绍不听,结果被曹操打败。战后,袁绍派审配攻曹仁。曹操命令孔融带兵前往支援被围的曹仁。孔融认为曹操与袁绍是仇敌之交,不宜出兵,所以拒不奉命。曹操大怒,下令把他关进监狱。后经荀彧劝说,袁绍才释放了他。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春,曹操征讨张绣,让孔融留守鄄城。孔融拒绝接令,曹操亲自征他,孔融不得已出迎,曹操责备他说“孟德要征你,你怎么不出?”孔融回答说:“您要征张绣,我怎能不出来?”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后来孔融果然反叛,投靠张绣。孔融被收执后,曹操想杀掉他,但他的亲戚故旧为之奔走营救,因此孔融得以活下来。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月初一,曹操在南门射戟以示孔融,孔融说:“吾与将军同兴义兵,共同匡济世务,何乃意尊背信?违弃忠义!”曹操说“:卿比杨修亮直。”于是释而不斩。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孔融被处死。②牢落依然不可羁:牢落,孤独无依的样子;羁,束缚。意思是:孔融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③茨阖小窗巢燕子,菰蒲新雨试鹅儿:这里描写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色。④胸襟大闷书不读:胸襟大闷指心中的郁闷,书不读是指不读书。⑤口吻微吟人未知:口吻,即气韵、神韵;吟,吟咏;人未知,即没有人知道。意为:诗人内心郁闷却假装吟诗,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⑥安得一蓑江海去,持螯作鲙卧鸱夷:这里的“一蓑”指的是一蓑衣,一种用草做的蓑衣;“江海”指江湖或江河湖海之间;“持螯作鲙”指的是捉螃蟹吃;“卧鸱夷”指躺在乌龟壳上睡觉。意思是:诗人渴望到江湖或江河湖海之间去,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