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人道是奇童,末路翻成毦𦗵翁。
燕去燕来催岁月,花开花落共春风。
有金斑鬓难重绿,无酒衰颜肯更红。
梦境如今亲历过,何须学佛更谈空。
诗句解读:
- 儿时人道是奇童,末路翻成毦𦗵翁。
- “儿时人道是奇童”: 小时候被认为是奇异的小男孩。
- “末路翻成毦𦗵翁”: 最终却成了一位年老的仆人。
- 燕去燕来催岁月
- 燕子南飞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催岁月”:催促着时间快速过去。
- 有金斑鬓难重绿
- “有金斑鬓”: 头发有金色的斑点,指老年人的发色。
- “难重绿”: 绿色很难再恢复,意味着青春不再。
- 无酒衰颜肯更红
- “无酒衰颜”: 没有酒,面容显得衰老。
- “肯更红”: 不愿意再变红润。
- 梦境如今亲历过
- “梦境”可能指虚幻或不真实的经历。
- “亲历过”:亲自经历过。
- 何须学佛更谈空
- “学佛”: 学习佛教教义。
- “谈空”: 讨论虚无的概念。
- 结尾句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不需要学习宗教(如佛教)去理解世界的本质,因为一切皆为空(即无实质、不存在)。
译文:
童年被誉为异人,晚年却成仆。
燕子南北飞,时光匆匆逝。
白发难以复绿,人生易老。
无酒面显憔悴,不愿再红颜。
梦中已亲身体验,何必学佛论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童年与老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衰老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句“儿时人道是奇童,末路翻成毦𦗵翁”通过童年与老年的形象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接着“燕去燕来催岁月,花开花落共春风”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有金斑鬓难重绿,无酒衰颜肯更红”则通过描述老人的外貌变化,表达了对衰老和生命的无奈;最后两句“梦境如今亲历过,何须学佛更谈空”则是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指出无需借助宗教(如佛教)来解释生命的意义,因为一切都可归于虚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