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之所生,风寒燥湿毒。
浸淫侵脏腑,脉络起丝粟。
有药所不攻,针砭功始录。
有如龙潜见,岩穴通隐伏。
又如善用兵,洞窟皆驱逐。
毛皮与腠理,一二数可烛。
刺俞已及髓,投穴不中肉。
春回九地底,冰崖芽众绿。
范子故书生,于此见也独。
十年从良师,神秘卷箧椟。
我疑秦卢扁,垣墙能外瞩。
又疑华佗子,披脏先剖腹。
范生何大奇,方书可无读。
我老目已昏,烦君为濯涤。
更阅十年书,细字蝇头黑。
与子作佳传,当与太史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题目为《赠医博士范心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疾病之所生,风寒燥湿毒。
  • “疾病之所生”指的是疾病的产生原因。“风寒燥湿毒”是指导致疾病的四种因素,即风、寒、湿和毒。
  1. 浸淫侵脏腑,脉络起丝粟。
  • “浸淫”形容疾病逐渐侵袭身体各处。“浸淫侵脏腑,脉络起丝粟”描绘了疾病如何逐步深入到人体各个器官,以及其对脉络的影响。
  1. 有药所不攻,针砭功始录。
  • “有药所不攻”意味着有些病症药物无法治愈。“针砭功始录”表示针灸治疗开始被人们重视。
  1. 有如龙潜见,岩穴通隐伏。
  • “有如龙潜见”比喻某些疾病在体内潜伏,不易被发现。“岩穴通隐伏”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病状在人体内的隐蔽性。
  1. 又如善用兵,洞窟皆驱逐。
  • “又如善用兵”比喻医生像善于运用兵力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洞窟皆驱逐”意味着所有隐藏的疾病都被驱赶出来。
  1. 毛皮与腠理,一二数可烛。
  • “毛皮与腠理”指的是人体的皮肤和毛孔。“一二数可烛”意味着这些部位只需要简单的检查就能发现病变。
  1. 刺俞已及髓,投穴不中肉。
  • “刺俞已及髓”说明针刺已经到达骨髓深处。“投穴不中肉”表示穴位虽然准确,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1. 春回九地底,冰崖芽众绿。
  • “春回九地底”比喻春天的到来使得大地复苏。“冰崖芽众绿”形象地描述了冰雪融化后,山崖上冒出的嫩绿植被。
  1. 范子故书生,于此见也独。
  • “范子故书生”指的是范先生曾是读书人。“于此见也独”表明他在医术上的造诣独特且卓越。
  1. 十年从良师,神秘卷箧椟。
  • “十年从良师”表示范先生跟随良师学习多年。“神秘卷箧椟”形容他学到了很多深奥的医术知识。
  1. 我疑秦卢扁,垣墙能外瞩。
  • “我疑秦卢扁”是对古代名医秦卢扁的赞美。“垣墙能外瞩”表示他的医术高超,能够洞察病情。
  1. 又疑华佗子,披脏先剖腹。
  • “又疑华佗子”是对另一位名医华佗的称赞。“披脏先剖腹”形容他们在诊断过程中先进行内脏检查。
  1. 范生何大奇,方书可无读。
  • “范生何大奇”是对范先生的赞扬。“方书可无读”表示他的医术水平非常高,无需阅读其他医书。
  1. 我老目已昏,烦君为濯涤。
  • “我老目已昏”表达了作者年岁已高,视力模糊。“烦君为濯涤”请求范先生帮他清洗眼睛。
  1. 更阅十年书,细字蝇头黑。
  • “更阅十年书”表示作者已经阅读了十年的书籍。“细字蝇头黑”形容他的书写工整、字体细小。
  1. 与子作佳传,当与太史续。
  • “与子作佳传”表示希望将范先生的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佳话。“当与太史续”意味着这将与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相媲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