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齑盐怆语离,半周甲子定何之。
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
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元规。
东邻更有程居士,鼎足论文妙一时。
【解析】
题干“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理清思路、明确内容、体会情感,然后根据内容来分析。
“太学齑盐怆语离,半周甲子定何之。”意思是:在太学时与朋友的交往,让我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不知道将来还会在哪里度过一生。
“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意思是:看着天上飞过的雁鸟,我就坐下来休息;看着天空飞翔的大雁,我就写下这首诗。
接下来两句为作者自己写的内容:“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元规。”“鄙吝”指“小人”,“政忧”指“忧虑”。“仲举”即“陈仲举”,东汉名士。“庾元规”即“庾肩吾”,西晋文学家。“政忧”指“忧虑”。“谈谐”“指“诙谐”。《世说新语》中说:“庾公(庾翼)长条拂地,善弹琵琶。……尝着白纶巾,颓然而醉。”(《世说新语•言语》)“喜值”指“喜爱”,“庾元规”即“庾肩吾”。庾翼喜欢诙谐风趣的人,而庾肩吾也喜欢诙谐风趣的人。可见两人都喜欢诙谐风趣的人。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祝愿:“东邻更有程居士,鼎足论文妙一时。”“东邻”指的是诗人的朋友。“程居士”指诗人的朋友程颢。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合称二程。程颢是洛学的创始人,其学说以孔孟之道为根本,认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提倡“明体达用”,主张“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程颐则强调“涵养须用敬”,反对“猖狂自恣”,他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虚”等命题,要求人们“静存主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又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虚”,主张“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程颐把这种修养方法概括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虚”。二程兄弟在洛阳讲学,程颢死后不久,程颐也死去,他们死后,弟子杨时、谢良佐、游酢、吕大临等人继承他们的学说,成为理学的主要流派,世称“洛学”。杨时、谢良佐、游酢、吕大临四人被称为“程门四先生”。杨时字中立,号龟山;谢良佐号上蔡;游酢号武夷;吕大临号紫阳。他们都曾师从二程,后成为理学的重要传播者。杨时、谢、游、吕四人被后人称为“四大程子”。他们都是北宋有名的学者,其中杨时、谢良佐、游、吕四人尤为著名。他们同在二程门下学习,后来各立宗派,创立学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杨、谢、游、吕四人在学术上各有创见,但共同之处甚多,故合称“四大程子”。
【赏析】
此诗通过叙旧,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太学齑盐怆语离”,说的是作者在太学的时候,每天吃着腌菜咸味的食物,与朋友一起谈论离别之事。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半周甲子定何之”,说的是作者已经离开了这里整整三十年,不知道将来还会在哪里度过一生。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第三至五句“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说的是看着天上飞过的雁鸟,我就坐下来休息;看着天空飞翔的大雁,我就写下这首诗。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看到大雁飞翔时的愉悦心情。
第六句“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元规”,说的是我厌恶那些贪婪自私的人,而喜欢那些诙谐风趣的人。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诙谐风趣的人的喜爱之情。
第七句“东邻更有程居士,鼎足论文妙一时”,说的是邻居家有个叫程颢的人,他的学问非常出色。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邻居家的赞赏之情。
第八句“鼎足论文妙一时”,说的是邻居家的程颢,他的学问非常出色,可以与当时的名家媲美。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邻里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