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才濩落与时乖,湖海幽居一竹斋。
月径清游疑不夜,风窗高趣到无怀。
身闲有分白莲社,地禁无心红药阶。
只待匡庐官秩满,一章程奏乞残骸。

【注释】

  1. 次韵叔才:这是一首和诗,作者叫陈与义,叔才是他的朋友。
  2. 湖海幽居一:湖海,指江湖、海洋;幽居,隐居的生活。
  3. 月径清游疑不夜:月径,即月光照耀的小路;清游,闲适的出游。疑不夜,好像不是晚上。
  4. 风窗高趣到无怀:风窗,指风中的窗户;高趣,高雅的情趣;到,领会。到无怀,领会到无为而治的道理。
  5. 身闲有分白莲社:身闲,指闲暇无事;有分,有资格;白莲社,指佛教中讲求清净修行的团体。
  6. 地禁无心红药阶:地禁,指地界;红药阶,指红色的台阶。
  7. 匡庐官秩满:匡庐,庐山;官秩满,官职任期已满。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陈与义是宋朝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富有爱国激情,对宋初以来形成的“西昆体”诗风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首和诗,以赞美隐士的生活为题,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
    首联写自己虽才华出众却不得志,只好退居湖海间过着隐居生活。“一竹斋”,指隐居之地。“粗才”,粗疏的才识,指自己的才能平庸。“濩落”,失意,不得志。这两句说自己虽然有才,但因不能施展抱负而不得不退归山林,过着一种清苦寂寞的生活。
    颔联写自己隐居生活中的乐趣。“月径”点明时间是夜晚,“清游”写出了在月光下游玩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疑不夜”说明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风窗”表明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高趣”则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到无怀”表明诗人已领悟到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生活理念。
    颈联写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交往活动,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情怀。“白莲社”,指佛家讲求清净修行的团体。“地禁”,指佛教中认为人死后可以转生为动物的地界。这两句说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有分”表明诗人有这种交往的条件和资格,“地禁”则表明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尾联写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匡庐”,指庐山;“官秩满”,意为官员任期已满,即将离京。这两句说自己在官场混迹多年,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章奏乞残骸”,意即请求皇帝批准自己辞官回家乡,回归自然。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陈与义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既注重个人修养,又追求精神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