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世事迩来慵,时向烟波掉雪篷。
德业未尝矜久大,光尘惟曲示和同。
十年辅政裨元化,万国宾贤振士风。
敢请中兴重作颂,衮衣不日见归公。

次韵大资节使薛公见贻二首

剧谈世事迩来慵,时向烟波掉雪篷。

德业未尝矜久大,光尘惟曲示和同。

十年辅政裨元化,万国宾贤振士风。

敢请中兴重作颂,衮衣不日见归公。

注释:

  1. 剧谈世事迩来慵:谈论世事已经变得懒散。剧谈,即高谈阔论。迩来,最近。慵,指倦怠。
  2. 时向烟波掉雪篷:时常在烟波浩渺的海面上飘荡着白色的船篷。时向,时常。烟波,指大海或湖面。掉雪篷,意为在水面上随风飘动。
  3. 德业未尝矜久大:品德事业不曾夸耀其长久和伟大。未尝,未曾。矜,夸耀。
  4. 光尘惟曲示和同:光明的尘埃只有弯曲地显示和平与统一。光尘,比喻光明。惟,只有。曲示和同,意指通过曲折方式表现和谐统一。
  5. 十年辅政裨元化:十年来辅佐朝政有益于国家的治理。辅政,辅助朝政。裨,益处。元化,指国家的治理。
  6. 万国宾贤振士风:让各国的宾客贤人振奋士气。万国,众多国家。宾贤,指各国宾客贤能之人。振,振奋。士风,指军队的士气。
  7. 敢请中兴重作颂:请求允许我为中兴之业创作一篇颂文。敢请,表示谦虚地请求。中兴,复兴。重作颂,重新创作颂文。
  8. 衮衣不日见归公:不久就能穿上华丽的官服回家。衮衣,指天子所穿的礼服。不日,不久。归公,归还给国君。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薛公辅政有功的诗。薛公即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明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儒学的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以赞扬薛公的功绩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薛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一句“剧谈世事迩来慵”,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状态。这里的“剧谈”,意味着高谈阔论,无所顾忌地谈论世事;而“迩来”,则是指近来。诗人用“慵”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表达了一种厌倦世俗、超然物外的情感。这种状态可能是诗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的一种选择,也是他内心追求宁静、远离纷争的表现。
    第二句“时向烟波掉雪篷”,则是诗人描述自己在海上飘荡的情景。这里的“烟波”,指的是茫茫大海或湖面上的雾气弥漫的景象;而“掉雪篷”,则形容船只在水面上随风飘荡的样子。诗人用这样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心境的悠然自得,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三句“德业未尝矜久大”,则是对薛公品德和事业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德业”,指的是薛公的道德品质和治国理政的能力;“尝矜”,则是指曾经炫耀或夸耀过。诗人用“未尝”来形容薛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这体现了诗人对薛公谦逊品格的赞赏。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薛公的品德和事业是长久且伟大的,值得后人铭记和传颂。
    第四句“光尘惟曲示和同”,则是对薛公治理国家的手法的称赞。这里的“光尘”,指的是光辉和荣耀;“惟曲示和同”,则是指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展现出和平与统一的愿景。诗人用这样的表述来赞美薛公的智慧和手段,认为他的治理既展现了辉煌的光辉,又没有张扬其事端,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目的。
    第五句“十年辅政裨元化”,则是对薛公会政之功的具体肯定。这里的“辅政”,指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裨元化”,则是指有益于国家治理。诗人用“十年辅政”来强调时间之长,而“裨元化”则是对薛公在朝政中所做贡献的肯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薛公在朝政中发挥作用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成果的认可和赞赏。
    第六句“万国宾贤振士风”,则是对薛公外交才能的赞誉。这里的“万国”,指的是众多的国家;“宾贤”,是指各国宾客中的贤能之人。诗人用“振士风”来形容薛公通过外交手段振兴了国内的精神面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薛公在对外交往中展现的才干和智慧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外交成就的认可和自豪。
    第七句“敢请中兴重作颂”,则是诗人对薛公的期望和请求。这里的“敢请”,表现出了诗人的谦虚和恭敬;“中兴”,则是指复兴或中兴之业。诗人用“重作颂”来表达自己想要为薛公撰写一篇颂文的愿望。这句诗既是对薛公的期望,也是诗人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和展示。
    第八句“衮衣不日见归公”,则是诗人对于薛公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衮衣”,指的是天子所穿的礼服,象征着尊贵和荣耀;“不日”则表示不长时间。诗人用“不日见归公”来表达自己期待薛公早日回到朝廷,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薛公未来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