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
藉叶受微雨,瑟瑟泻沧浪。
石梁一何伟,延袤百肘长。
临流两华屋,东西蔚相望。
云堂始断手,润蒸松桂香。
弛檐谐云卧,何殊赞公房。
夜步庭除月,心与空水凉。
世人侈居第,规永庇蒸尝。
墓木未及拱,破鬻何披猖。
何如施给园,千载绵宝坊。
君看寺前村,至今俞氏昌。
【解析】
题干中“妙净院”是全诗的中心。妙净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始建于晋代。该寺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景色秀丽,素有“庐山第一胜境”之美誉。
妙净院:
“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妙净院的大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小路,进门后是一个十顷大的池塘,池中水势浩渺,波涛汹涌,仿佛大海。
注释:①入门:进入大门。 ②十顷:指面积。 ③方塘:方形大池子。 ④藉叶:乘着叶子。 “藉叶受微雨”是指乘着叶子,在下雨时进去,意思是说雨点落在叶子上滴答作响。 ⑤沧浪:大江、大海。 ⑥石梁:石质的桥梁。 ⑦石梁一何伟:石梁多么雄伟。 ⑧延袤百肘长:绵延伸展,长达百丈。肘:古代长度单位,一肘为一臂,合今八尺。 ⑨临流两华屋:站在水流中的两岸,可以看到两栋华丽的房子。 ⑩云堂:寺院中的殿堂。 云:形容其高耸入云。 ①“始断手”句:指寺院中僧人的手已经折断了。 ②润蒸松桂香:指寺院中僧人的生活俭朴,不追求奢华。
赏析:
这首诗写庐山妙净院的景色和僧侣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妙净院的大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小径,进门后是一个十顷大的池塘。这里描绘了妙净院大门前的宁静与美丽。
“藉叶受微雨,瑟瑟泻沧浪。”乘着叶子,在下雨时进去,意思是说雨点落在叶子上滴答作响。这是对妙净院内部景色的描写。
“石梁一何伟,延袤百肘长。”石梁多么雄伟。延袤百尺,即绵延百丈。这里的石梁指的是通往妙净院的路。
“临流两华屋,东西蔚相望。”站在水流中的两岸,可以看到两栋华丽的房子。这是对妙净院外部景色的描写。
“云堂始断手,润蒸松桂香。”寺院中僧人的手已经折断了。松树和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这里是写妙净院中僧人的生活。
“弛檐谐云卧,何殊赞公房。”他们可以躺在云朵上休息,这比在赞公的房间里睡觉还要舒服。这里的“赞公”指的是禅宗大师慧远。这是写妙净院中僧人的修行生活。
“夜步庭除月,心与空水凉。”夜晚漫步庭院,看到明亮的月光,心中感到清凉。这是写妙净院中夜晚的宁静美景。
“世人侈居第,规永庇蒸尝。”人们喜欢豪华的房子,希望永远得到保护和享受。这里的“蒸尝”是佛教用语,意谓佛祖所赐予的福泽。这是说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却不懂得真正的幸福。
“墓木未及拱,破鬻何披猖。”墓木还没有长成拱形,房屋就被毁坏得乱七八糟。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答案】
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
藉叶受微雨,瑟瑟泻沧浪。
石梁一何伟,延袤百肘长。
临流两华屋,东西蔚相望。
云堂始断手,润蒸松桂香。
弛檐谐云卧,何殊赞公房。
夜步庭除月,心与空水凉。
世人侈居第,规永庇蒸尝。
墓木未及拱,破鬻何披猖。
何如施给园,千载绵宝坊。
至今俞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