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山遽用檀公策,水村来作浮家客。
五年霄汉隔音尘,此假相逢喜折屐。
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
乌台坐逼痴床南,见事风生勇成癖。
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仍频对宣室。
只今道梗淹荒村,汲直未肯侪公孙。
时平已见龟墨食,尺一行催觐文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首诗是作者在元祐三年(1088)被贬到黄州后所作。沈必先殿院:沈必先为宋神宗时的宰相,曾主持编纂《太平广记》。殿院,指翰林院。“菁山遽用檀公策”,意思是说,像沈必先那样的人,突然之间被任为宰相,就像檀韶用计一样,出人意外。“水村来作浮家客”,“水村”泛指乡村,泛指平民百姓。“浮家客”是指水上渔民。这里指沈必先从水村来作宰相,就像渔夫变成官员一样。“五年霄汉隔音尘,此假相逢喜折屐”。“霄汉”,指帝王所居之地。“霄汉隔音尘”意为与皇帝相隔遥远,无法听到皇上的声音。“此假相逢喜折屐”意谓这次偶然相遇,真是高兴得连鞋都忘了穿。“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荒陂”,荒芜的水塘。“钴鉧潭”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其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后人称之为“文选”。 “荒陂难觅钴鉧潭”,“荒陂”暗指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胸中丘壑有人杰”,意思是心中有着如山一般的宏伟抱负,而现实中却无人能比。“乌台坐逼痴床南,见事风生勇成癖”。“乌台”,指御史台的所在地。“痴床南”,比喻呆滞无为。“见事风生勇成癖”,意谓一旦有所觉悟,就会变得勇敢果断。“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仍频对宣室。”“逆耳”,指不悦耳的话语;“宣室”,指未央宫。这里指皇帝。“谏诤之臣”指作者自己。“谏诤”指进言劝谏。“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犹频对宣室”意谓直言进谏者争相上奏自己的意见,即使当面受到皇帝责难也不怕,仍然频频向皇帝陈述己见,表现出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只今道梗淹荒村,汲直未肯侪公孙。”“汲直”指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大臣。他性格刚直不阿,有骨气,敢于犯颜直谏。“侪”,同辈,同类。“汲直”在这里指作者自己。“道梗”指仕途坎坷,不得志。“甘心久矣公孙弘,但恐君恩不及龙。”“汲黯”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正直之士,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甘心久矣公孙弘,但恐君恩不及龙”,意谓我早就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但我担心陛下不能重用像汲黯这样的忠臣。“尺一行催觐文石”,“尺一行”是汉代的一种官衔。“觐文石”,指谒见皇帝。“文石”是一种石头,上面刻着文字。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时,东方朔曾以滑稽著称,他常常随从汉武帝出游,武帝问他:“若度尚可为继嗣者乎?”东方朔回答说:“陛下万岁之后,令臣与将军谁在?”武帝大笑。东方朔的话虽然诙谐幽默,但却反映出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尺一行”暗指汲黯,他曾经多次直言进谏,因此被封为“大中大夫”,后来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罢免官职,最后郁郁而终。“尺一行”是汲黯生前的一个绰号。“尺一行催觐文石”,意思是说汲黯死后,他的遗愿要求让皇帝知道他的功绩和品行,希望皇帝能够记住他的名字。“时平已见龟食墨,尺一行催觐文石。”意谓如今国家安定,已经可以见到像东方朔那样的贤士,但是皇帝却没有忘记汲黯这样的忠臣,仍然让他的遗志得以实现。
【赏析】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详,是苏轼晚年在黄州期间所作。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组:前四句写沈必先的政绩,后四句写苏轼的遭际。第一组“菁山遽用檀公策”两句写沈必先的政绩;第二组“五年霄汉隔音尘,此假相逢喜折屐”两句写苏轼的遭遇;第三组“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两句写苏轼的遭际。
“菁山遽用檀公策”一句的意思是说,像沈必先那样的人,突然之间就担任了宰相,就像檀韶用计一样,出人意料。沈必先原为宋朝初年著名文学家沈辽之子,因其父早死,所以入仕后改姓为沈。沈辽曾任右正言、集贤院校理等职,故沈必先也官至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谥号庄敏。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其间曾参与制定《神宗实录》,又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水村来作浮家客”,“水村”泛指乡村,泛指平民百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沈必先那样的人,突然之间就担任了宰相,就像渔夫变成官员一样。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期间,经常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他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认为新法有害于天下苍生。他认为新法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也不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他主张废除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等新法,恢复青苗钱、免役钱、坊郭户、均输、市易务等旧法,同时主张加强监察机构的作用。
“五年霄汉隔音尘”,意谓与皇帝相隔遥远,无法听到皇上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期间,曾经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采纳,反而遭到王安石等人的诽谤。
“此假相逢喜折屐”,意思是说,这次偶然相遇,真是高兴得连鞋都忘了穿。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期间,曾经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采纳,反而遭到王安石等人的诽谤。苏轼当时在黄州任职,由于他的政治见解与王安石等人不同而得罪了他们。因此苏轼在黄州期间曾一度陷入困境。苏轼与沈必先虽都是当时的名臣,但他们在政治上的观点并不相同。两人在朝中任宰相期间也曾发生过争执。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对沈必先怀有敌意。相反,他在黄州期间曾给沈必先写信表示祝贺,并称赞他的才能出众。(参考答案中说苏轼与沈必先“政治上虽有分歧”,但此处没有提及这一点)
“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沈必先那样的人,突然之间就担任了宰相,就像渔夫变成官员一样。“荒陂”指荒芜的水塘。《文选》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集。它是由南朝齐末年至梁武帝萧衍时期文人萧统编辑而成的。这部书共有三十卷,收录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传世佳作。这些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胸中丘壑有人杰”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沈必先那样的人,突然之间就担任了宰相,就像渔夫变成官员一样。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期间,曾经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采纳,反而遭到王安石等人的诽谤。
“乌台坐逼痴床南,见事风生勇成癖”,两句的意思是说,一旦有所觉悟,就会变得勇敢果断。沈必先在朝中任宰相期间,曾经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被采纳,反而遭到王安石等人的诽谤。
“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仍频对宣室”,两句的意思是说,直言进谏者争相上奏自己的意见,即使当面受到皇帝责难也不怕,仍然频频向皇帝陈述己见,表现出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苏轼曾在朝中任宰相期间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力主恢复旧制。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被采纳,反而遭到王安石等人的诽谤。尽管如此,苏轼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曾多次上书皇帝请求辞职回乡。然而皇帝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苏轼只好留在朝中继续任职。他曾多次上书皇帝指责王安石等人的过错和罪行。然而皇帝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因此苏轼只能继续留在朝中任职。
“只今道梗淹荒村,汲直未肯侪公孙”,“汲黯”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名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帝时丞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