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功名冠有隋,耳孙笔力近京西。
鹅城勿作潜深计,雁塔行看高处题。
诗句释义:
- 鼻祖功名冠有隋,耳孙笔力近京西。
- 鼻祖:指祖先或先辈。
- 功名冠有隋:意思是在隋朝中名声显赫,功名卓越。
- 这里的“鼻祖”可以理解为祖先或先辈,而“功名冠有隋”则表示在隋朝中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 鹅城勿作潜深计,雁塔行看高处题。
- 鹅城:这里可能指的是惠州,因为惠州的别称之一就是“鹅城”。
- 勿作潜深计:意思是不要做隐居深山的计划。
- “雁塔行”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称呼或代指。
- “高处题”:意味着在高处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
- 予甲戌岁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后十九年复会焉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将东归为诗四章以别。
- 甲戌岁:指公元694年。
- “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与惠州麦少韩初次会面于京城。
- “后十九年复会焉”:之后十九年再次会面。
- “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现在又六年了,而麦少韩见我更加殷勤。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麦少韩再次见面时的赠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麦少韩的笔力与成就,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诗中“鼻祖功名冠有隋”,“耳孙笔力近京西”,既赞美了麦少韩的家族背景,也表达了对其个人才华的认可。同时,诗人劝诫麦少韩不要隐居深山,要在高处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两人重逢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友谊之情,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与麦少韩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