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微星忽坠,畴昔梦初圆。
乡社崇新祭,书帷掩旧编。
亭依金斗固,儿戏彩衣偏。
踵续谁为傅,吁嗟高士贤。
【注释】
通仕孙公挽词:通仕,即王通之孙王绩。王绩曾隐居于汾阳,故人称“汾阳处士”。此诗是他为王绩写的挽词。
畴昔梦初圆:比喻王绩早年有远大理想。
乡社:指民间的祭祀活动。
掩旧编:掩藏过去的书籍。
亭依金斗固:指墓地在一座坚固的亭子里,金斗即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北斗星可以保佑死者安息。
彩衣偏:指孩子们穿着彩色的衣服玩耍。
踵续谁为傅:继承他志向的人没有出现。
高士贤:指品德高尚的人。
【赏析】
王绩(588—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唐初诗人。他少时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曾作《周易发挥》、《老子注》等。隋炀帝时任秘书正字,不慕荣利,退隐后著《醉乡记》。唐高祖时任文学馆学士,迁太乐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王绩的诗歌,多以写景为主。如《野望》:“东郊始春日,桃李满天涯。绿野随风转,春云逐风斜。”《野望》:“春色遍芳菲,赏心每不怡。岂无清风吹,感物自沾衣。”《野望》:“草色新雨中,林光一川明。白云无尽处,几处见归人。”《野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作品,都写得自然、清新、含蓄蕴藉,意境优美。《野望》是一组写景诗,每首四句共八句,内容上彼此独立,又互相呼应,构成了一个整体。
第一首:“少微星忽坠,畴昔梦初圆。”前两句是说,忽然看见天上一颗星星落下了,而以前我梦中见到过那星星;“少微”,即少角,属于箕宿,古时常以“箕”作为“星”字的代称。“畴昔梦初圆”,意思是以前的梦好像刚刚圆满一样。这两句从天上的星坠落联想到自己的梦,用笔虚实相间,形象鲜明,意境优美。
第二首:“乡社崇新祭,书帷掩旧编。”“乡社”,指民间祭祀。“书帷”,指帷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们正在为死去的亲人举行祭祀,把过去的书都收起来,不再读了。这两句写人们怀念王绩,为他举行祭祀的情景。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表达对王绩的感情。同时,也写出了王绩生前为人正直、学识渊博的形象。
第三首:“亭依金斗固,儿戏彩衣偏。”“亭依金斗固”,意思是这座亭子靠着北斗七星那样坚固。“儿戏彩衣偏”,意思是孩子们穿着彩色的衣服玩耍。这两句是说,这个坟头建在一座亭子里,孩子在彩色衣服里玩耍。这两句写坟墓的位置和孩子们玩乐的情形,进一步烘托出人们对王绩的怀念之情。
第四首:“踵续谁为傅,吁嗟高士贤。”“踵续”,继续不断的意思。“高士贤”,即高尚的士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谁能够继承他的志向呢?“吁嗟”表示叹息,“高士贤”是对王绩的赞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王绩去世后的悲痛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王绩生活情况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王绩深切的怀念和赞美。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