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郁郁但炎蒸,一夜狂飙骇四邻。
断送冥鸿尤得势,留连残暑更无因。
镜中鬓发虽非故,窗下灯檠渐可亲。
勿似安仁儿女态,由看节物重悲辛。

【解析】

“风起有感”是标题,全诗共四首,每句一意。首联写秋来天气渐凉,但炎蒸未已,连宵狂飙肆虐,将万物摧折;颔联说鸿雁南去,因天高气爽,得以长驱直入,而人却留连于暑气之中;颈联言鬓发虽白犹存,灯檠渐明可亲;尾联说不要学安仁儿女态,而要看节物重悲辛。

【答案】

(1)《风起有感》

【赏析】

首联写秋风初起时,天气渐凉,但夏日炎蒸并未完全消退。“风起”即秋风起,“有感”是有所感发、有所感触之意。

颔联写秋天的气候和气象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狂风袭来,将万物摧折;而此时又正值大雁南飞之时,所以“断送冥鸿”指大雁向南飞走;“留连残暑”则指人们因为暑热未消而不能外出。这里用两个典故,一是说风起时人们不能外出,二是说大雁南飞后人们仍留滞于暑热之中。这两个典故,既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秋风一起,天气转凉,人们都纷纷出门郊游赏景;而此时正值酷热难耐的季节,人们只能滞留于室内,不能外出。这两句诗,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颈联写诗人在秋日里的生活感受。鬓发虽然已经斑白,但是还像从前一样,可以梳理成各种发型;灯檠虽然年久失修,但是还可以点燃灯火。这里通过“镜中”“窗下”“鬓发”“灯檠”这些词语的运用,把诗人对白发、残灯等景物的观察描写得细致入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身边,可以感受到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尾联以议论收束全诗。“儿女态”指儿女们娇柔柔弱的样子。这里用典是为了说明自己不愿效法儿女娇柔柔弱之态,而要学习那些能够承受艰苦生活的人们。

此诗是一首咏叹秋日景色的抒情小品。诗人在秋日里的生活感受是“镜中鬓发虽非故,窗下灯檠渐可亲”,他看到自己虽然已经衰老,但白发尚存,可以梳成各种发型;灯檠尽管已经年久失修,但是仍然可以用它来点灯照明。这里通过对白发、残灯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观察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老年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