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一色换纷华,眩眼端如醉后车。
岂待三年方楮叶,虽非八月亦芦花。
李边照曜河南日,柳外缤纷靖节家。
欲上云岩访禅老,路迷空想举长叉。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
朝来一色换纷华,眩眼端如醉后车。
“朝来”指的是早晨,“一色”指的是一种颜色,这里可以理解为天空的颜色,“换纷华”表示变化,“眩眼端如醉后车”形容这种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像醉酒后的感觉。
“眩眼端如醉后车”形象地描绘了早晨的天空,色彩斑斓,如同醉酒后的视觉感受。
岂待三年方楮叶,虽非八月亦芦花。
- “岂待三年方楮叶”指的是不需要等待三年时间才能看到秋天的树叶,“楮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
- “虽非八月亦芦花”表示即使不是在八月,也能看到秋天的芦苇开花。
李边照曜河南日,柳外缤纷靖节家。
- “李边”可能是指河南的某个地方,“照曜”意为照耀,“河南日”指的是河南太阳,“缤纷”意为繁多、丰富多样。
- “靖节家”指靖节先生(陶渊明)的居所。
欲上云岩访禅老,路迷空想举长叉。
- “云岩”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是一个比喻,表示高高的山峰或云雾缭绕的地方。
- “禅老”指的是禅宗大师,“空想”可能是指空灵、超脱的思考。
- “举长叉”是一种古代的武器,这里可能意味着手持长叉去寻找禅宗大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季节和景物,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大师的仰慕之情,以及想要寻找他们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