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猎猎鸣旌旗,南阳学士趋丹墀。
南阳父老挽不住,家声复如东汉时。
堂堂材具中梁栋,鬓边寒暑惊驹驰。
垂衣继照揭日月,只应一见舒尧眉。
鸾台凤阁有新路,着鞭宁许驽骀知。
委身报国一心耳,嶷如嵩岱谁能移。
他时廷尉妙生死,还将此道供论思。
凌云大厦肃天宇,千秋万岁无倾攲。
焦头烂额岂足尚,长堤蚁穴今图之。
回看蹇浅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矢来无乡亦可恤,付与公议分高卑。
前人得失焕清简,纳公胸次无孑遗。
愿言朝退坐华省,更以反己为元龟。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才学和德行,表达对其赴任的祝福。

诗句释义:

  1. 西风猎猎鸣旌旗,南阳学士趋丹墀。
  • “西风猎猎”形容秋风声势浩大。
  • “鸣旌旗”指扬起的旗帜在风中发出声响。
  • “南阳学士”指来自南阳(今河南南阳)的人,这里特指诗人的朋友杜君童。
  • “趋丹墀”指走向朝堂。
  • 这句诗描述朋友即将进入朝廷为官,象征着他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1. 南阳父老挽不住,家声复如东汉时。
  • “南阳父老”代指当地的人民。
  • “家声”即家门的声誉或声望。
  • “东汉时”指的是东汉时期,这是汉朝一个强盛的时代,也是许多杰出人才涌现的时代。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希望他能像东汉时期的英雄一样,为国家作出贡献。
  1. 堂堂材具中梁栋,鬓边寒暑惊驹驰。
  • “堂堂材具”形容人才出众。
  • “中梁栋”比喻人能够担当重任。
  • “鬓边”可能是指鬓角,表示年岁渐长。
  • “寒暑惊驹驰”用“惊驹驰”比喻人才的迅速成长和卓越表现。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他快速成长的期望。
  1. 垂衣继照揭日月,只应一见舒尧眉。
  • “垂衣”指帝王不必亲自处理政事,有官员代为治理。
  • “继照”指继承光明,比喻贤能的人继任皇帝或领导职务。
  • “揭日月”比喻贤能之人能够照亮国家。
  • “只应一见舒尧眉”意味着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显现出贤能,这符合尧帝的形象。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将来能成为贤明领袖的祝愿。
  1. 鸾台凤阁有新路,着鞭宁许驽骀知。
  • “鸾台”和“凤阁”都是古代皇家的高级官职,象征高位。
  • “驽骀”意为不出色的马匹。
  • 这句诗表示新的道路已经开辟,但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驾驭这样的道路。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能够承担重要职责的鼓励。
  1. 委身报国一心耳,嶷如嵩岱谁能移。
  • “委身”指全身心地奉献给国家。
  • “嶷”同“巍”,高大。
  • “嵩岱”均为山名,分别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两者都是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忠诚报国、坚定不移的信念,同时赞扬了他像泰山和华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品质。
  1. 他时廷尉妙生死,还将此道供论思。
  • “廷尉”古代司法官的名称。
  • “妙生死”意味着精通法律,善于判决案件。
  • “供论思”意为提供讨论和思考的机会。
  • 这句诗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诗人将继续为社会提供关于法律的智慧和见解。
  1. 凌云大厦肃天宇,千秋万岁无倾攲。
  • “凌云”意为高高在上,形容目标远大。
  • “大厦”比喻国家或组织。
  • “肃天宇”意味着秩序井然,天空清朗。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事业成功,为国家带来稳定和繁荣的美好祝愿。
  1. 焦头烂额岂足尚,长堤蚁穴今图之。
  • “焦头烂额”形容十分狼狈的样子。
  • “长堤”通常用于比喻国家大计或长远规划。
  • “蚁穴”指微小但危险的漏洞,比喻小问题。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虽然目前遇到困难,但只要努力改正错误,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1. 回看蹇浅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 “蹇浅”意为地位不高,处境艰难。
  • “丈夫子”是对人的尊称。
  • “攫金”指获取财富。
  • 这句诗表示诗人回顾过去,感叹自己的年轻无知和轻率行动,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轻时的行为现在看来有些愚蠢。
  1. 矢来无乡亦可恤,付与公议分高卑。
  • “矢来无乡”比喻没有固定的目标或方向。
  • “恤”即怜悯。
  • “高卑”指高低贵贱。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可能面临的选择或困境的担忧,但同时也希望朋友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1. 前人得失焕清简,纳公胸次无孑遗。
  • “前人得失”指历史上的成就和失败。
  • “焕清简”意为清晰明了,不繁冗。
  • “孑遗”指遗留下来的东西,这里是说前人的经验教训应该被记住并吸取。
  • 这句诗表示诗人认为,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应该从中获得智慧,而不是忽视过去的错误。
  1. 愿言朝退坐华省,更以反己为元龟。
  • “朝退”即早晨退朝后。
  • “华省”指华丽的宫殿或朝廷。
  • “反己”意为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 这句诗表示诗人希望在退休后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
  • “儒冠”指读书人的帽子,代表学问和品德。
  • “喙三尺”形容言辞尖锐。
  • “玉”在这里比喻人品和才华。
  • 这句诗强调了文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不要因为言辞犀利而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或品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友人的才学和德行的赞美,表达了对其赴任的期望和祝福。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描绘了友人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过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