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流浪胡为乎,况复支离百病馀。
三月逢梅识春色,半年无雁托归书。
老乌啄屋巫呼鬼,野艇横门米换鱼。
回首扬州才百里,画桥风月可怜渠。

【注释】

海陵:今江苏泰州。支离百病,形容人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三月逢梅识春色,指诗人在春天遇到梅花,认出了春天的颜色。半年无雁信,意思是说自从春天以来已经半年多没有收到亲人的书信了。老乌啄屋:乌鸦啄食屋瓦。巫呼鬼,巫婆叫唤鬼神。野艇横门:指诗人在江边搭建了一只小船。米换鱼,卖粮食换取鱼肉充饥。画桥风月:指扬州美丽的园林风景。可怜渠:可怜他吧。

【赏析】

此诗为旅居海陵(今江苏泰州)时所作,表现了旅居异乡的孤独凄凉之感。

首句“海滨流浪胡为乎”,直抒胸臆:“我”在海滨流浪,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作者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胡为乎”,即何为之意。诗人以反问语气发问,表示自己对于这种流浪生活很不满意,也感到十分苦恼。第二句“况复支离百病馀”,进一步说明“我”流浪的原因,是因病而漂泊在外,再加上身体多病,所以只能像这等无定所的人一样,到处流浪。第三句“三月逢梅识春色”,点明时间是三月上旬;“三月”二字表明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逢梅识春色”,意谓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诗人遇到了盛开的梅花,看到了春天的美景。第四句“半年无雁托归书”,言下之意:自从离开家乡后已有半年多了,还没有收到家人的来信。“无雁”与首句中的“胡为乎”相呼应,说明自己流落他乡,既无故又无所事事,因而也就没有寄信给家人的必要。最后两句“老乌啄屋巫呼鬼,野艇横门米换鱼”写“我”的遭遇和生活状态:乌鸦啄食屋瓦,巫婆呼唤鬼神;江边搭起一只小舟,用米去换取捕鱼所得。“老乌啄屋”与前一句中的“支离百病馀”相呼应,“老乌”即年老之乌鸦,比喻诗人已年过半百,体弱多病;“巫呼鬼”暗示着诗人的境遇十分艰难,甚至求助于迷信鬼神;“野艇横门”则写出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况:在江边搭起一只小舟,靠卖鱼换米度日。“米换鱼”,说明诗人在异乡生活十分拮据,连买鱼都困难。末句“回首扬州才百里,画桥风月可怜渠”,以回忆的口吻写自己回到故乡时的感受。诗人回忆起扬州的美景,那画桥上的美丽风光令人怀念不已。“回首”,是回望的意思。“才百里”,说明从海陵到扬州的距离不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回到扬州后,看到家乡的景色依旧美丽如昔,不禁感慨万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