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萧骚。
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
殊胜农儿踏车健,少宽病夫挥扇劳。
须晴径买一渔艇,想见横塘深半篙。
这首诗的标题是《海陵喜雨》,作者为宋朝的苏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海陵喜雨 - 海陵指的是南宋时的首都临安,喜雨则是形容天气转好,降雨带来的愉悦心情。
- 闰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萧骚 - 这里提到了“闰年”和“四月”,暗示了特殊的年份和时间,而“旱天云物”则描绘了干旱天气下的景象,”萧骚”是形容风声凄厉的样子。
- 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 - 这里的“清风卷地”形容风势之大,能带动尘土;“白雨入林”则是指雨水如白色粉末洒落,形象地描绘出雨势之猛烈。同时,“翻海涛”用来形容雨势之大如同翻滚的大海一般。
- 殊胜农儿踏车健,少宽病夫挥扇劳 - “农儿”指农民,他们趁着好雨耕作;“病夫挥扇劳”则是指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在雨中扇扇子以驱赶湿气。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群在雨中的不同状态。
- 须晴径买一渔艇,想见横塘深半篙 - “须晴”即期待晴天,“渔艇”指渔船,“横塘深半篙”形容水塘宽广,雨后水位上升,使得水面看起来比平时要深一半。
赏析: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海陵喜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述闰年的四月天气、风雨的变化,以及农人和残疾人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现象变化的关注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民的关怀。其中“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这两句尤为出色,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活动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整首诗虽短小却意境深远,让人在领略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