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夫缚三鸡,二雌先就烹。
一雄置机上,不废知时鸣。
有客见之叹,人情犹物情。
宁昌言即死,何噤口偷生。
愚闻此客言,退思因窃评。
鸡实鼎俎资,杀身非罪声。
人忘枢机诫,鼓舌为祸萌。
宜念千金躯,与鸡何重轻。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译文:厨师用绳子将三只鸡捆绑起来准备烹煮。
- 关键词:膳夫 - 负责烹饪的人;缚 - 绑;三雌 - 指的可能是母鸡,因为这里提到“二雌”,可能指的是两只母鸡和一只公鸡,但具体数量需根据上下文判断;烹 - 煮食;机 - 古代一种用于悬挂食物的装置。
- 注释:此句描述的是厨师正准备宰杀三只鸡,其中包含两只母鸡和一只公鸡。
第二句
- 译文:两只母鸡已经准备好了被烹煮的命运。
- 关键词:二雌 - 再次强调两只母鸡;即 - 立即;就 - 已经;烹 - 煮食。
- 注释:这表示两只母鸡即将被烹煮。
第三句
- 译文:唯独那只雄鸡还站在机上,没有被烹煮,仿佛知道时间。
- 关键词:一雄 - 一只雄鸡;置 - 放;机 - 悬挂食物的装置;不废 - 未被使用;知时鸣 - 似乎了解时间的流逝,发出叫声。
- 注释:这表明只有公鸡还在等待机会,而其余的鸡已经被烹饪了。
第四句
- 译文:有个客人看到这一幕,感慨人类的情感和动物的情感一样都是真实的。
- 关键词:见 - 看到;叹 - 感叹;人情 - 人类的情感;犹物情 - 如同物体的情感(这里比喻人的情感);宁昌言 - 可能是指一个典故或人物;何噤口 - 为什么沉默不语?偷生 - 苟延残喘地生存。
- 注释:客人对这种情景感到震惊,认为人类的情感和动物的情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真实。
第五句
- 译文:有位宁昌言说,他宁愿死去也不要苟且偷生。
- 关键词:宁昌言 - 宁昌言可能是一位引述或典故的人物;即死 - 宁愿死亡;何噤口 - 为何要闭口不言;偷生 - 苟且存活。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宁昌言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苟且偷生的坚定态度。
第六句
- 译文:我对这位客人的话进行了思考之后,觉得真是有道理,因此进行了评价。
- 关键词:愚闻 - 我听说;退思 - 反思后的想法;因窃评 - 私下里的评价或评论;鸡实 - 确实如此;鼎俎资 - 用来祭祀的器具,此处比喻为食物的来源;杀身非罪声 - 牺牲生命并非罪行;鼓舌为祸萌 - 用言语煽动,是导致祸端的根源。
- 注释:作者经过深思后,认为客人所说的观点是对的,即人们不应滥用言论,而应当谨慎其言行。
第七句
- 译文:鸡作为食物确实是有用的,但人却忘记了它的重要部分——机心,导致语言暴力成为祸根。
- 关键词:宜念 - 应当考虑;千金躯 - 珍贵的身体,比喻生命;重轻 - 重要与否。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虽然鸡可以作为食物,但是人们更应该警惕自己的言行,防止言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传达了一个关于道德、情感和言语力量的主题。诗人通过对厨事的描述引出了对人类行为和言语的关注,尤其是那些看似无害但却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言论。诗中的“鸡”象征着食物和资源,同时也暗喻着人类的生命和价值。通过对比人的行为和动物的反应,诗人提醒读者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尊重自然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