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寒窗下,观书胜苦吟。
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
吾道关兴废,斯文几古今。
凤兮胡不至,三叹泪沾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情感与写作背景。
(1)
“寂寞寒窗下,观书胜苦吟。”诗人独自坐于幽深寂静的寒夜里,在昏暗狭小的书房里读书,比在嘈杂纷扰的人世间苦苦地吟诗作赋要强得多。这两句是说,虽然身处陋室,但可以借读书来排遣心中的孤独,所以觉得读书胜过苦吟。
(2)
“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诗人在昏冷的灯光下,面对着飘舞着雪花的冬夜,手执圣贤著作,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读书人面对恶劣环境和艰难生活仍能保持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体现了读书人的精神风貌。
(3)
“吾道关兴废,斯文几古今。”作者感慨地说,我的主张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而文化传承又贯穿古今多少年啊!这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抱负的忧虑。
(4)
“凤兮胡不至,三叹泪沾襟。”作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凤凰啊,为什么不飞到我居住的地方?我不禁三番四次地流泪。”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贤人不能出现、国难未已的哀伤。
【答案】
示例:
夜坐读书
寂寞寒窗下,观书胜苦吟。
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
吾道关兴废,斯文几古今。
凤兮胡不至,三叹泪沾襟。
译文:
独自坐于幽静寒冷的夜晚中,读书比苦吟要好多了。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里,手持圣贤的著作,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我的理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文化传承也经历了多少年啊!我不禁反复地流泪。
赏析:
首句“寒窗”点出时间、地点及心境:在寒冷的冬天里,孤零零地坐在窗下的一张小桌前读书。“寂寞”二字点出心境,更烘托出环境的冷清。一个“观”字,既写出了“读书”的动作,又表现了读书人的心情,即在孤独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读书。“观”字用得妙极了。
二句紧承首句而来,从反面落笔。“苦吟”与“观书”形成对照,反衬出“观书”的乐趣。
三、四句写读书环境与读书效果,表现了读书人的高尚情操。“青灯”暗点环境,“风雪”渲染气氛;“黄卷”、“圣贤”点出了读书的内容和境界。“圣贤”二字表明了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
五、六句写读书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关兴废”即关心国家的命运;“几古今”即指文化的发展。两句连用两个问号,表现了读书人对现实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为国家、为民族忧思重重的心情。
末二句写诗人对人才流失的感叹。“凤兮”两句化用了《楚辞》中的诗句,以问天的方式发议论,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