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茅檐下,穷居更待时。
吾侪贫可忍,馀子俗难医。
风月最宜酒,江山多是诗。
广文无郑老,谁与共襟期。

诗句解释

1 寂寞茅檐下:描述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诗人独自居住于简陋的茅草屋。

  1. 穷居更待时: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等待,可能是为了生计或是等待时机改变现状。
  2. 吾侪贫可忍:这里的“吾侪”指的是诗人自己和同伴,表达了他们忍受贫穷的决心。
  3. 馀子俗难医:“馀子”指其他人,“俗难医”意味着世俗的困扰很难解决或治愈。
  4. 风月最宜酒:风月通常指的是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月光,此处强调饮酒时欣赏风景的愉悦。
  5. 江山多是诗:形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常被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怀。
  6. 广文无郑老:广文可能是指地方官员或学者,“郑老”可能是指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诗人),这里表示在没有像郑板桥这样的文人雅士参与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译文

在孤独的茅草屋中,我忍受着贫困的生活。我们这些贫贱之人,能够忍耐贫穷,却难以摆脱庸俗。在风月中,最好的伴侣就是美酒。祖国的大好山河,常常成为我的诗歌灵感来源。如果没有像郑板桥那样的文化人参与,就没有知己朋友。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寂寞茅檐下”,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贫,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吾侪贫可忍”、“馀子俗难医”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的态度和对平庸社会的不屑。特别是最后两句,“风月最宜酒”、“江山多是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