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过半近清明,点滴檐声未肯晴。
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落红轻。
世间白发在公道,眼底青山不世情。
富贵倘来忙不得,人生何必苦营营。

注释:

偶题:偶然写的诗。

春过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近清明:快要到清明节的时候。

点滴檐声未肯晴:雨点落在屋檐上的声音,不肯让天气放晴。

细柳:细长的柳树。

绿重:绿色的柳条很重。

残花:凋落的花朵。

风里:风吹过时。

落红:指花瓣飘落。

公道:公正的道理。

眼底青山不世情:眼中所见的山景,与世上的权贵们不同。

富贵:财富与地位。

倘来:假如来了。

忙不得:来不及了。

人生何必苦营营:人为什么要这样辛勤地活着呢?

赏析:

这首五律,是一首即兴而作的即景之作,诗人在清明节这天,看到窗外细雨霏霏,春雨绵绵,心情十分不快,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一春过半近清明,点滴檐声未肯晴”,写春已过去一半,清明将至,雨却迟迟未停,诗人心情郁闷,借雨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落红轻”,描写细雨中的柳树,柳条垂挂着绿色,花瓣飘落,轻轻飘落,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而好转。

后两句“世间白发在公道,眼底青山不世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感慨。“富贵倘来忙不得,人生何必苦营营”,“富贵”在这里指的是权势、财富,诗人认为,这些世俗的东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因此,诗人感叹人生何必如此辛苦地生活呢?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