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游白鹿洞书院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晦翁一别遂千秋:晦翁,指的是朱熹,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这句诗表达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度过的时间之长,与书院有深厚的渊源。“一别”指朱熹与书院的离别,“遂千秋”则表明这一分离已超过千年。
  2. 跨鹿乘云何处游:跨鹿和乘云都是古代传说中仙人或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这句诗意在表达对书院中学问深厚、超然物外的境界的向往。
  3. 人随流水去不返:这里的“人”可能是指那些追随朱熹学习的学生,他们如同随着流水般逝去,无法回到过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传承。
  4. 名与好山空自留:名,这里可以理解为名誉、名声;而“好山”则指的是优美的自然风景。这句诗的意思是名声虽然留在了山上,但人们已经离去,无法再回来享受那美景。
  5. 峰峦戢戢田园净: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洁的田园风光。“戢戢”形容山峰密集,而“田园净”则意味着农田的整洁和无扰。
  6. 藤刺深深磴道幽:深长的藤蔓和幽深的石阶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磴道”指的是台阶,这里用来比喻书院中崎岖的山路。
  7. 宝匣尘生弦索断:宝匣(古琴)的灰尘已经积累了,琴弦也断了。这里暗喻了学问的失传和历史的变迁。
  8. 遗音重抚泪双流:这句诗意味着当人们再次弹奏那失去的乐曲时,泪水不禁流淌。这里的“遗音”指的是过去的音乐,“重抚”表示重新弹奏,而“泪双流”则是情感的宣泄。

译文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注释

  • 晦翁:指南宋理学家朱熹。
  • 一别:一次别离。
  • 千秋:一千年。
  • 跨鹿:传说中的仙人骑着鹿飞行。
  • 乘云:乘坐云彩飞行。
  • 人随流水去不返:指跟随朱熹学习的学生们像流水一样逝去,无法再回来。
  • 名与好山空自留:名誉和美好的风景都留在这里,但人们却已经离去。
  • 峰峦戢戢田园净:山峰密集,田野整洁。
  • 藤刺深深磴道幽:深深的藤蔓和幽深的石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宝匣尘生弦索断:古老的宝匣(古琴)已经积满了灰尘,琴弦也断裂了。
  • 遗音重抚泪双流:当人们再次弹奏这首失去的乐曲时,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白鹿洞书院的古老、神秘和师生们的怀念之情。朱熹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他对书院的贡献被永远铭记。他的教诲如同跨鹿乘云一般飘荡在世间,但他的学生们却如流水般逝去,无法再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尽管书院的景色依旧美丽,但人们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有遗憾和哀伤。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