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红尘里不争新,蠹简香中却竞辰。
邺架孔堂深贮腹,鲍篇陈檄妙看亲。
刍粮轧轧虚旁午,岁月悠悠老秩寅。
曷日阴山行汉马,大挥椽笔布王春。
【注释】
- 软红尘:指繁华热闹的城市。
- 蠹简(dù jian):蠹,蛀虫;简,竹简,泛指书卷。
- 孔堂:孔子讲学处,此借指幕府。
- 鲍篇:即鲍照,南朝齐文学家。陈檄,指书信,古代用于传达军事命令的公文。
- 刍粮轧轧(zhu chōu yà yà):形容忙碌不停。
-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行汉马:指出使匈奴地区,汉武帝曾派使者到匈奴去联络友好关系,这里借指出使四川。王春:王勃字子安,唐初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风清新俊逸,多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椽笔:大笔,喻指才气。布王春:布置王勃的春天,比喻要施展才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任以道赴四川总领幕僚之职,诗人特地写了两首送别诗相赠。第一首从任以道入幕时的处境写起。开头两句说,任以道入幕后,身处繁华热闹的城市之中,却不肯追求功名利禄,只求专心读书,钻研经史,以博取名位。这两句是说,任以道虽然身处繁华热闹的城市之中,但却不愿追求功名利禄,只求专心读书钻研,以求博取名位。
诗人描绘了任以道研读经书的场景。他像蠹虫蛀食书简一样,埋头于书海之中,不知昼夜。他潜心钻研,深入书中,对其中的精华部分有着独到的领悟和理解。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得他对书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任以道并非满足于现状的人。他渴望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他开始撰写书信,向朝廷报告情况,传达军令。这些书信如同鲍照的诗歌一样,充满了才华和智慧,深受皇帝的喜爱。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任以道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他相信,任以道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他期待着任以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相信任以道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第二首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任以道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期望和鼓励。首句中用“不争新”三字,既表明了任以道不慕名利,甘愿沉潜于书香世界的性格特点,又暗示了他不甘寂寞的精神风貌。
颔联中“蠹简香中却竞辰”一句,更是将任以道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将蠹虫蛀食书简的情景比作自己钻研学问的过程,将书香的气息比作了学问的芬芳,而“却竞辰”三字则表明了他在学问上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这样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任以道勤奋好学的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之情。
颈联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任以道的勤政爱民情怀。他用辛勤的努力为国家谋利益,用真诚的心为百姓办实事,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和担当。这样的形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崇高品质,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物。
尾联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任以道的祝福和期望。他希望任以道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的事业。同时,他也祝愿任以道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它不仅展示了任以道的个性和才情,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这首诗不仅是对任以道的赞美和鼓励,也是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