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峰前法轮寺,少林阁后访碑轩。
子宣介甫清诗在,双井毗陵白榜悬。
文本记成当国日,退之句就贬官年。
从来治乱无多术,只在诸人进退边。
丙寅法轮寺阅前贤碑板有感
岣嵝峰前法轮寺,少林阁后访碑轩。
子宣介甫清诗在,双井毗陵白榜悬。
文本记成当国日,退之句就贬官年。
从来治乱无多术,只在诸人进退边。
注释:
- 岣嵝峰前法轮寺:岣嵝峰是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座山峰,法轮寺位于其上。
- 少林阁后访碑轩: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中少室山下的丛林中。碑轩可能是一个展览碑文的地方,供人们参观学习。
- 子宣: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字子由,号东坡居士。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是江西眉山人。
- 介甫: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他在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
- 双井毗陵白榜悬:双井是洛阳的一个地名,毗陵则是指今江苏省的宜兴市,白榜则是古代的一种公告栏。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关于某个地方的历史或者文化遗迹的描述。
- 文本记成当国日:指的是某人在担任国家要职的时候所撰写的文章。
- 退之句就贬官年: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的经历。
- 治乱无多术:治理国家没有太多的方法。
- 诸人进退边:这里指的是人们对于政治上的得失和进退的态度和行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在游览法轮寺的过程中,看到寺前的法轮碑和寺后的碑轩,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苏轼和王安石,以及历史上的一些文人墨客。他们在政治上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都遭受过挫折和磨难。诗人感叹道:“从来治乱无多术,只在诸人进退边。”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政治的看法,认为治国之道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关键在于人们的选择和行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在政治道路上能够顺利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就。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个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