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新火试新茶,又向方桥记岁华。
草色前头见江树,桑林多处是人家。
拓开白鸟天边眼,背尽红尘脚底沙。
临老不知来几度,只看豆麦不看花。
《上冢还过方桥》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明节扫墓归来途中经过一座桥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新火试新茶:清明节后,人们开始重新生火煮茶,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新的生活体验。诗人此时尝试着新的茶叶,感受春天的气息。
又向方桥记岁华:在诗人心中,这座方桥不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他与过去岁月的连接点。他在这座桥上,回望过去,记录下自己成长的痕迹。
草色前头见江树:诗人走在通往墓地的路上,眼前是一片新生的绿草,远处可以看到江边的树木。这些自然景色不仅给诗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给了他一种心灵的平静。
桑林多处是人家:诗人看到周围有许多种植桑树的地方,这些地方成为了乡村的一部分。这里的桑林不仅仅是农作物,更是人们生活的痕迹和记忆。
拓开白鸟天边眼: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仿佛能看到天边飞翔的白鸟,这种感觉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净化。
背尽红尘脚底沙:尽管诗人试图逃避尘世的喧嚣,但他的脚底仍然踏在充满尘埃的道路上。这种矛盾的感受让他既感到自由,又感到束缚。
临老不知来几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意识到,尽管他已经经历了很多,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和体验。
只看豆麦不看花:诗人现在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不再被繁花似锦的景象所吸引。他对周围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深深的热爱和敬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