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疏寒影变丰庞,的皪冰肌染沁黄。
难免世人栀蜡议,赖凭天骨蕙兰香。
情知不作和羹计,老去谁能弄粉妆。
却笑南枝心未死,寿阳新额小红裳。

【注释】

枯疏:干瘦。

寒影:指冬日的霜雪,亦喻人的清高孤傲。

的皪:冰色。

沁黄:指梅花开放时,花瓣上露水珠光晶莹如沁黄。

栀蜡:指梅花。

天骨:比喻梅花的高洁品质。

蕙兰香:比喻梅花的芳香。

和羹计:指烹调食物时调和各种味道的本领。

弄粉妆:指化妆。

寿阳:晋朝女子孟兰,因常佩戴梅花形的装饰而闻名,后人遂以“寿阳”代称美女。

新额:即额花,一种在发髻上缀饰的花朵。

小红裳:指红色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赞美了梅花那种不畏严寒、凌霜独放的高尚品格,表现了梅花不与百花争春斗艳的谦逊态度。同时借梅自喻,抒发了自己不慕荣华富贵,甘于淡泊明志的情怀。

首联“枯疏寒影变丰庞,的皪冰肌染沁黄”,起笔写腊梅枝干枯瘦苍劲,在冰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的皪”是冰的颜色,这里用来描写腊梅枝干的颜色。“冻裂的冰皮,染上了一层黄色,显得分外妖娆。”

颔联“难免世人栀蜡议,赖凭天骨蕙兰香。”颈联“情知不作和羹计,老去谁能弄粉妆。”尾联“却笑南枝心未死,寿阳新额小红裳。”

颈联“难免世人栀蜡议,赖凭天骨蕙兰香”两句,作者对梅花的态度十分鲜明。“栀蜡”是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对梅花的议论。“栀”为木本植物栀子树,开白花,结果实;“蜡”指蜡梅,一种落叶灌木,开白花,有香味。“栀蜡”,即指梅花,因为梅花洁白如蜡,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喻梅花。“的皪”是冰的颜色,这里用来描写腊梅枝干的颜色。“冻裂的冰皮”与“染沁黄”相照应,形容腊梅枝干苍劲,傲立风霜。

“情知不作和羹计,老去谁能弄粉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深知自己不会去做调和五味的大厨师;年老了又怎能涂脂抹粉呢?”诗人以“和羹计”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在权贵面前阿谀取容,而是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弄粉妆”则表示诗人不愿沉沦于世俗的生活。

尾联“却笑南枝心未死,寿阳新额小红裳”两句,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更加鲜明。“南枝”指腊梅,它虽不像桃花那样娇艳夺目,也不像菊花那样高洁傲岸,但它在冰雪中独自开放,不畏严寒,不惧风雨,这种精神实在可嘉。“寿阳新额”是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沐浴时,曾得到仙女送来的花状云纹贴在额头上,后成为美的标志。这里以“寿阳新额”代指美女。“小红裳”则形容美人穿着艳丽的衣裳,但与前面所提到的“寿阳新额”相照应,暗合着“南枝心未死”的主题,表现出梅花的坚贞和美丽。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质和不慕荣华富贵的志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