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寒水小吴绫,数幅荒林老画屏。
却恐秋光太憔悴,照天宫锦拒霜明。

【解析】

(1)“一机寒水小吴绫”,意思是:一轴寒江上的小吴绫。一机,指织造机的机杼声;寒江,指长江。小吴绫,指吴绫的一种。

(2)“数幅荒林老画屏”,意思是:几卷荒林中的老画屏。荒林,泛指林木茂密的地方。

(3)“却恐秋光太憔悴,照天宫锦拒霜明”,意思是:只怕秋天的景色太憔悴,那照天的宫锦上,还有霜花在闪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冬,避地江陵时所作。诗中借景抒情,以“寒江”“荒林”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江边荒林中的景色:寒江、荒林、残阳,一片凄清萧瑟的景象;而在这苍凉的背景中,却有绚丽的霜花在闪耀,这使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一幅寒江冷月图,织出的小吴绫。

几幅荒林中的画屏,映衬着残阳斜晖。

只怕秋风太凄凉,霜花照得宫锦明。

赏析:

不从景物本身落笔,而是通过写景表现诗人对秋色的感受,这是本诗的特色之一。首句“一机寒江冷月图”中“机”字用得很巧,它既点出了织机的声音,又暗示了织机上正织着什么。织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织出一幅寒江冷月图。第二句“数幅荒林老画屏”一句,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荒林之中。“荒林”二字,写出了树林的荒芜,也写出了树木的高大。“老画屏”一句,写出了树林中树木的繁茂,也写出了树木的挺拔。两联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联写的是一幅织品,第二联所写的却是一片树林,这种写法,使得这幅图画更加鲜明突出,也更富于变化。第三句“却恐秋光太憔悴”是说:我只怕秋天的景色太憔悴了。这里的“秋光”是指前两句所写的寒江冷月图和荒林老画屏。“太憔悴”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他之所以这样感觉,是因为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又想到了自己流离转徙的生活,想到他此时的心情。第四句“照天宫锦拒霜明”是说:只怕秋天的景色太憔悴,那照天的宫锦上,还有霜花在闪烁。这句诗与前三句之间又是转折关系。前三句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写景物,第四句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写景物,而且是由远景到近景的顺序来写,这样就使得这幅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