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君匪招陶,陶子岂知石。
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当时素心人,邻里今谁宅。
悠然独君在,入我晦翁室。
翁去三十年,伊余复来客。
山氓道之前,崖路久以塞。
攀缘出藤萝,指点见颅蹠。
想当酣卧时,不记苔藓泐。
无论牛马后,况说有刀尺。
持杯荐寒泉,叹息书此墨。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石君匪招陶: “石君”可能指的是一个名叫“石”的人,他邀请了一个叫“陶”的人。这里的“匪招”意为不是邀请,而是指偶然的相遇。
- 陶子岂知石: “陶子”指的是陶渊明,即诗人本人。这里表达的是陶渊明对于被“石君”所召之意外的惊讶和不解。
- 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诗人在一次偶然的醉酒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或影响,这种影响延续了千年。这里的“千年迹”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留下的诗文等文化遗产。
- 当时素心人,邻里今谁宅: 当时的文人墨客(素心人)现在还有谁居住呢?这里的“邻里”可能指的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宅”则表示居住的地方。
- 悠然独君在,入我晦翁室: 只有你“悠然独在”,进入我的屋子。这里的“独君在”可能指的是诗人独自与“石君”相处的情景。
- 翁去三十年,伊余复来客: 三十年过去了,你再次成为我的客人。这里的“翁”可能指的是“石君”,“伊余”可能是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 山氓道之前,崖路久以塞: 山路弯曲曲折,已经很久没有人行走。这里的“山氓”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村民,“崖路”可能指的是峭壁小路。
- 攀缘出藤萝,指点见颅蹠: 攀爬而出,通过藤萝,可以看到颅骨和脚掌。这里的“攀缘出藤萝”可能指的是诗人通过艰难的途径来到这个地方。
- 想当酣卧时,不记苔藓泐: 想象自己当时喝醉后躺在地上熟睡,忘记了地面上的苔藓已经干涸。这里的“磊”可能指的是干涸的苔藓。
- 无论牛马后,况说有刀尺: 无论是耕牛还是马匹,更不用说有锋利的刀和尺这样的工具了。这里的“牛马后”可能指的是农具,而“刀尺”则可能指的是农耕时使用的工具。
- 持杯荐寒泉,叹息书此墨: 拿着酒杯向寒泉水致敬,写下这首诗来记述这次会面。这里的“叹息书此墨”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这次邂逅感到遗憾,因为他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我们来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一位“石君”的偶然相遇,展现了诗人陶渊明对自然、友情以及人生哲学的深刻感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