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高咏蜀人编,唱和舂容近百篇。
厚重江山藏古气,轩翔雕鹗在秋天。
不徒神物阴相护,兼有风谣乐共传。
谁谓开州新集好,退之题后始完全。

【注释】

和题成都诸公唱和集:和,应和。题,指作诗。成都,四川成都府。诸公,指当时的诗人朋友。唱和,相互应答的诗歌。

诸公高咏蜀人编:蜀人,指四川一带的人。高咏,高声歌唱。

唱和舂容近百篇:舂容,指春天的容态。近百篇,近一百首。

厚重江山藏古气:厚重,深厚、庄重。藏,隐藏。古气,古代的气息。

轩翔雕鹗在秋天:轩翔,高高飞翔。雕鹗,指鹰和鹗。秋天,指秋季。

不徒神物阴相护:徒,只是。神物,神圣的事物。阴相护,暗中互相保护。

兼有风谣乐共传:风谣,传说。乐,欢乐。共传,共同传播。

谁谓开州新集好:谁,哪。谓,认为。开州,指唐开州刺史白居易(即刘禹锡)。

退之,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他曾任国子祭酒,世称“韩吏部”,又曾因谏迎佛骨事贬官任刺史。他与刘禹锡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译文】

各位先生高歌蜀地之人的作品,唱和的春天容态近百余篇。

深厚的江山藏着古代的气息,高高飞翔的鹰和鹗在秋天里翱翔。

不仅仅是神物暗中互相保护,还有流传千古的美名一同传播。

谁说开州的新集好?我只有读了他的诗才能完全理解。

【赏析】

《和题成都诸公唱和集》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贞元十九年(803)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刘禹锡应好友白居易之邀而作的酬唱之作,以酬唱之体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诗的开头两句写诸公唱和之盛。“诸公高咏蜀人编”,说诸公高声赞美四川一带的人所作的作品。“唱和舂容近百篇”,说唱和的作品近百篇之多。“春容”,指春天的容貌。“舂容”,指春天的容貌;“唱和”即吟唱,“舂”通“颂”。这两句是说众公卿吟诵赞颂了四川一带的人的作品,唱和了近百篇。“厚”(zhòu)是深厚的意思,“重”,“庄重”的意思;“古气”就是古韵。“轩翔雕鹗在秋天”,说高飞远举的鹰鸟在秋天中翱翔。“秋”指深秋或晚秋,“雕鹗”指雕与鹗这两种猛禽。这两句是写群贤聚集在成都,吟咏唱和的作品充满浓厚的古老气息,如雕与鹗等猛禽在秋天中翱翔一样高飞远举。

中间四句写诸公的唱和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情深意切。“不徒神物阴相护”,意思是这些作品不仅仅有神灵保佑,而且还有暗地里互相保护之意。“风谣”就是风声、流言,“乐”,快乐、欢畅;“共传”,共同传播。这两句是说这些作品不仅得到神灵保佑,而且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传播。这两句是说除了神灵保佑外,还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这两句的意思是除了得到神灵的保佑外,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传播。这两句意思是除了得到神灵保佑外,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传播。

末四句写刘禹锡自己的看法。“谁谓开州新集好”,意思是谁说这是开州的新集好呢?“谁”,疑问词,相当于“那”;“谓”,认为;“开州”,指唐代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白居易,当时刘禹锡与白居易同为文宗皇帝的宰相,二人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两人的友谊深厚,经常互相唱和。白居易曾经邀请刘禹锡一起创作诗文,因此刘禹锡对白居易非常敬仰。这里说白居易的诗集很好,只有读了刘禹锡的诗才能完全理解。“退之”,指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他曾担任过国子祭酒,世称“韩吏部”,又曾因谏迎佛骨事被贬官任开州刺史。他和刘禹锡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二人的友谊深厚。韩愈也曾邀请刘禹锡一起创作诗文,所以刘禹锡很佩服韩愈。韩愈曾在他的《答李翊书》中赞扬刘禹锡的文章:“其魁奇博达,皆其所长也。”韩愈称赞刘禹锡的文章雄奇伟岸,才华横溢。这两句是对白居易的诗作了极高的评价,表示了对白居易的敬意和羡慕。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前两句写诸公唱和之盛,中间四句写诸公的唱和之作内容丰富多彩,后四句写自己的看法。全诗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的崇敬和对友情的珍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