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当江冲,江水皆倒还。
夏秋水石斗,怒浪高于山。
长年欲下峡,防石如防奸。
乘流一无备,拳石皆险艰。
独使滟滪夸,千载不可删。

【注释】

滟滪堆:在四川宜宾县境内长江中,因江水冲击,形成石堆。

巨石当江冲:指巨石横截于长江之中。

皆倒还:都向下游倒流。

夏秋水石斗:夏季秋季,江中水浅石露,水与石相斗。

怒浪高于山:波浪汹涌澎湃,如山之高大。

防石如防奸:喻指防患胜于防奸。

拳石皆险艰:指岩石险峻艰难。拳,形容石头。险艰,指险阻难行。

独使滟滪夸:使滟沲(地名,今四川乐山县)的名气更加显赫。

千载不可删:指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景象是难以抹去的。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16年,作者李白在游历四川时所作。诗人以雄浑豪迈的笔调,描绘了“滟滪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巨石当江冲,江水皆倒还。”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滟滪堆”的壮丽景色。巨石横亘于江面上,使得江水都倒流回岸,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倒还”二字,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流向与巨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第二句:“夏秋水石斗,怒浪高于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滟滪堆”在夏秋季节的壮观景象。此时江水与巨石相互碰撞,激起了滔天巨浪,其势足以撼动山岳。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江水与巨石之间的较量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第三句:“长年欲下峡,防石如防奸。”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防患与防范盗贼相提并论,强调了对“滟滪堆”的敬畏之情。这里的“防石”一词,既指防范江水冲刷巨石,又暗指防止危险发生。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安全的珍视之念。

第四句:“乘流一无备,拳石皆险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乘船经过“滟滪堆”的危险状况。由于没有防备措施,船只随时可能遭遇险情。这里的“拳石”指的是坚硬的岩石,而“险艰”则形容船只行驶时的艰难险阻。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之念。

最后一句:“独使滟滪夸,千载不可删。”诗人以赞叹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滟滪堆”的独特之处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认可。这里的“夸”字,既是夸赞的意思,也是赞美之意。诗人通过对“滟滪堆”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滟滪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之念的表达,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