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春犹咽,城乌晓乱啼。
危谯初罢角,落月已催鸡。
地迥来何事,家遥梦到迷。
片怀如许恶,深觉负瓜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诗句解释:
- 山鸟春犹咽,城乌晓乱啼:
- “山鸟”:指山中的鸟儿。
- “春犹咽”:春天的鸟叫声仍然低沉,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 “城乌”:指城市的乌鸦。
- “晓乱啼”:在清晨时分乱叫。
- 危谯初罢角,落月已催鸡:
- “危谯”:古代城上的瞭望建筑。
- “初罢角”:指晨钟刚刚停止。
- “落月已催鸡”:月亮落下时,鸡也即将打鸣。这里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
- 地迥来何事,家遥梦到迷:
- “地迥”:形容道路遥远。
- “来何事”:来此有何事情?
- “家遥”:家远。
- “梦到迷”:梦境中感到迷茫或困惑。
- 片怀如许恶,深觉负瓜畦:
- “片怀”:指一片心情。
- “许恶”:许多烦恼。
- “负瓜畦”:辜负了种植瓜果的田地,比喻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或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译文与赏析:
清晨,鸟儿依旧在山间低语,而城市里的乌鸦也开始了它们的清晨啼鸣。晨钟声刚停,月亮已经悄然落下,催促着公鸡开始打鸣。路途遥远,不知为何而来;远方的家人,只能在梦中相见而感到迷茫。心中充满了烦恼,深感辜负了那片耕种的田地和期望,如同辜负了瓜田一样。
鉴赏:
这首《晓思》是李颀的一首咏史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山鸟”和“城乌”等,也体现了李颀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