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米作珠玑,麻姑已仙去。
沧海变桑田,乾坤自今古。
我来访灵踪,日落青山暮。
玉殿琐清秋,霞裾隔烟雾。
户外黄冠师,三问三不顾。
骑麟翳凤凰,笑指虚无路。
【注释】
1.掷米作珠玑:用米粒投掷成珍珠。
2.麻姑(máguī):传说中的女仙人,姓何,名琼,字通灵,传说在东汉时曾游历到过麻姑山。
3.沧海变桑田:大海变成陆地,陆地又变成大海。
4.乾坤:天地,泛指宇宙。
5.灵踪:仙人的踪迹。
6.霞裾(jū)隔烟雾:云霞遮掩着仙裙,仿佛隔着烟雾。
7.骑麟翳凤凰:骑着麒麟,遮蔽着凤凰。
8.虚无路:虚无缥缈的道路。
【译文】
用米粒撒出像珍珠那样晶莹的碎片,麻姑已经成仙而去。
沧海变成了陆地,天地也变得如此巨大,从古至今,变化无穷。
我来到这里寻找仙人的踪迹,天已黑了,山中的景色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更加秀丽。
那玉殿里传来的钟声清脆而悠远,霞光把衣裙都遮挡住了,好像置身于烟雾缭绕之中。
户外有一位身穿白色法衣的道士,我三问三不回答。
骑着龙马,披戴着凤凰羽饰的冠冕,他笑着指着那虚无缥缈的路走了过去。
【赏析】
此诗是写访求麻姑山的仙人的故事。诗人在麻姑山顶,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和日落青山的景致,感到十分惊喜、振奋,于是向一位道人打听关于麻姑的消息。诗人对麻姑山的描绘,既写出了其山势的奇伟,又表现了其环境幽静。诗人在麻姑山上,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和日落青山的景致,感到十分惊喜、振奋,于是向一位道人打听关于麻姑的消息。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麻姑山上寻仙人的故事。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来到麻姑山,见到仙人麻姑已去;后四句写诗人登上麻姑山顶峰,看到沧海桑田的巨变以及仙人麻姑遗留下来的遗迹。诗人通过对麻姑山的描写,抒发了他对于神仙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