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伾文客,投闲可得辞。
高名真自累,了事竟成痴。
到底须良匠,非渠更阿谁。
莫嫌风雪恶,要试岁寒枝。
【注释】王宣子:指王衍。
《晋书·王衍传》载,王衍为荆州刺史时,曾“好作商生之咏,啸咏左右,无不被吟裁。”后以“商生”代指王衍。
伾(pī):水名。汉惠帝刘盈封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故址近于濮水。
文客:文人学士。
了事:了结事端。了结,结束,解决。
良匠:技艺高明的工匠。
阿谁:阿谀谄媚之人。
试:试用。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王衍自命清高而终不免于败亡的诗。
起句“不作伾文客,投闲可得辞”,是说既然不想做王衍那样的官,那就可以辞官归隐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宋书·王弘传》载,王弘曾对殷仲堪说:“闻五柳先生弃官归田园,萧然无事,当与君辈谈老庄之业也。”可见“伾”字有双关之意,既指地名,又指人名,王衍即王济字。“投闲”就是辞官归隐的意思。
次句“高名真自累”,是说王衍虽然名声很高,但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诗人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高名”,是说王衍的名声很好;“累”,是说给王衍带来了麻烦。“了事”两句,是说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但是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不了。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事”是说事情已经解决了;“竟成痴”则是说竟然成了个傻瓜。《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为人旷达不羁,常以“我与山巨源共在诸生中,无可复屈者。”表示自己傲岸不群、不肯俯首帖耳的态度。后来他果然因不能屈从于司马氏而失败,被诬陷谋反而被杀害。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王衍虽然能够处理一些小事,但却不能处理大事,甚至因为小事而丢了性命。
“到底须良匠,非渠更阿谁”,是说到最后还是需要一个高明的人来做决定,不能让那些阿谀谄媚的人来摆布自己的命运。这里的“良匠”指的是一个明智的人,“阿谁”则是指阿谀奉承的人。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最终的决定还是要交给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做。
末句“莫嫌风雪恶,要试岁寒枝”,是说自己不怕风雪的恶劣环境,要像梅花那样经受住严寒的考验。这里的“风雪”和前面的“高名”一样都是比喻,用来形容当时的政治环境。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信念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