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译文
曾三次在北方奏赋,兴能竟到南方二南。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注释
三北:指代北方地区。
兴能:才能,能力。
双桂子:比喻才子佳人(桂子:桂花的籽,古代常用来比喻才子)
伐石为公镵:雕刻山石为纪念品。
赏析
这首诗是罗元通对某位朋友的挽诗。诗人在诗中回忆了这位朋友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之情。
首联“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描述了该朋友在北方地区的三次奏赋活动,显示了他的文采和才华。”兴能”指的是他的才气和能力,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二南”可能是指他在南方也有很好的表现或者成就。
颔联“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则是对这一情景的感叹。”双桂子”可能是指他与另一位才子佳人的相遇或者合作,他们像桂花一样美丽而珍贵。”枉著拜亲衫”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感到遗憾,因为他的朋友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颈联“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继续描绘了这位朋友与诗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充满了诗歌和酒的乐趣。”何人续笑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时光难以重现的无奈。
尾联“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是诗人对这位朋友最后的评价,认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孝道和友情。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敬仰的东西。”伐石为公镵”则是用实际行动来纪念他,雕刻山石作为纪念品。
这首诗通过对这位朋友的回忆和评价,展示了他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是珍视友谊、尊重才华,以及用实际行动来纪念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