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偏师胜,天能一手回。
横空立万仞,不为作三魁。
道大身无着,人亡世却哀。
溪梅那解事,寂寞为谁开。

王龟龄挽词

佛以偏师胜,天能一手回。横空立万仞,不为作三魁。道大身无著,人亡世却哀。溪梅那解事,寂寞为谁开。

译文:
佛陀只用一支偏师就取得了胜利,天帝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他如山峰般矗立于天地之间,不参与任何争夺权力的纷争。他的存在虽然广阔无边,但并不执着于任何世俗名利,因为大道至简,无需过多执着。当世间一切归于平静,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时,诗人不禁感叹:那些曾经盛开的梅花,它们是否明白自己的命运?现在只能孤独地开放,无人问津。

注释:

  1. 佛以偏师胜:佛教中的禅宗,强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解脱。
  2. 天能一手回:“一手”在这里象征了天帝的力量和智慧,能够轻易地扭转乾坤,掌控全局。
  3. 横空立万仞:“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此处形容山峰极高,耸入云霄。
  4. 不为作三魁:“三魁”指的是三座山或三棵树,比喻三者之中必有一方最为突出或重要。
  5. 道大身无著:“无著”意味着超脱、自在,不受物质世界的束缚。
  6. 人亡世却哀:这里的“人亡”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人物的去世,使得整个世界都感到一种悲哀和失落。
  7. 溪梅那解事:溪边的梅花虽然美丽,但它并不懂得世事变迁,只能孤独地绽放。
  8. 寂寞为谁开:梅花虽然美丽,但它独自开放,没有人欣赏它,这让它感到无比的寂寞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中禅宗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态度。诗中通过描绘山峰的雄伟、自然的宁静以及花朵的孤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内心平静,不被世俗所累,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王龟龄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佛教禅宗理解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更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这首诗让人们反思人生的意义,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他人带来安慰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