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秋月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译文:
夜晚的气温比水面还凉,我的书房可以当作高楼来居住。自古以来除了月亮,再也没有其他季节。寒气侵入了兰花的心房,月光随着菊花的茎叶流淌。只愁这清澈的光芒无法达到尽头,如果到了尽头又变成了忧愁。

注释:
此诗为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夜气”指夜晚的凉爽气息,“水”指的是水面,这里用来比喻空气的清凉。“高斋”是指高处的书房,“楼”指的是楼阁。古代以月代表秋天,“除却月”即排除了秋天。“寒”字描绘了寒气对植物的影响,“兰心”指的是兰花的花蕊中心,“劲”是形容寒气强劲,“菊脚”指菊花的花瓣和茎杆,“流”是形容光线在流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夜晚景色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感慨。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景色的喜爱。诗中用“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凉爽的夜晚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展现了他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这里的“除却月”不仅仅是排除了秋季这一概念,更是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之美的感受,将寒冷与美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如何穿透花蕊中心和菊花的花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最后,“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忧虑。这种忧虑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秋月》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功地捕捉了秋天夜晚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