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将苍玉,双堆作假山。
峰峦妙天下,花草半岩间。
旧瘦天风骨,新晞雨髻鬟。
何人缘底恨,化石立孱颜。
诗句释义:
入弋阳界道旁,有两石山一曰芦山绝妙,一曰石人峰。次焉,上有一石起立如人形云。
一色将苍玉,双堆作假山。
峰峦妙天下,花草半岩间。
旧瘦天风骨,新晞雨髻鬟。
何人缘底恨,化石立孱颜。
译文:
进入弋阳边界,道路旁边有两座石头山,一座叫芦山,另一座叫石人峰,位于其次焉。在山上有一块巨石,像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云雾缭绕。
这山的颜色如同苍玉一般,两块石头堆砌在一起,就像一座假山。
这里的峰峦奇妙无比,堪比天下所有山峰;而花草则点缀在岩石之间。
过去它瘦削的山体如同天上飞来的仙人的风骨,现在经过雨水的滋润,又焕发出新的生机,犹如少女的发髻一般。
谁能想到,如此美丽的地方,却因何人的怨恨而变成了石头?这些石头仿佛站着一位身体瘦弱的老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两座山的赞美之情。第一句“入弋阳界道旁”表明了诗人所处位置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第二句“有两石山一曰芦山绝妙,一曰石人峰”,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描述两座石山。第三句“次焉,上有一石起立如人形云”进一步描绘了这两座石山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美丽。第四句“一色将苍玉,双堆作假山。”进一步描绘了山的颜色和形状。第五句“峰峦妙天下,花草半岩间”进一步描绘了山的景观。第六句“旧瘦天风骨,新晞雨髻鬟。”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变化,从旧日的瘦削到新的生机。最后一句“何人缘底恨,化石立孱颜。”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们对这片景色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