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危滩百不堪,忽惊绝壁翠巉巉。
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
隔岸数峰如笔格,倚天一色染春蓝。
真阳此去无多子,到日应逢三月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过尽危滩百不堪,忽惊绝壁翠巉巉。
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
隔岸数峰如笔格,倚天一色染春蓝。
真阳此去无多子,到日应逢三月三。

注释与赏析

  1. 过尽危滩百不堪
  • “过尽”表示经过或通过。
  • “危滩”指的是危险或危险的河流。
  • “百不堪”表示非常艰难,难以承受。
  1. 忽惊绝壁翠巉巉
  • “忽惊”表示突然感到惊讶。
  • “绝壁”指的是陡峭的悬崖。
  • “翠巉巉”形容山壁绿色而陡峭的样子。
  1. 倒垂不死千年树
  • “倒垂”表示树枝或物体从高处垂下。
  • “不死”意味着生命力旺盛,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
  • “千年树”可能指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1. 下拂奔流万丈潭
  • “下拂”可能表示树枝、水流等触及地面的动作。
  • “奔流万丈潭”描述河流奔腾不息,潭水深邃。
  1. 隔岸数峰如笔格
  • “隔岸”表示两岸之间有距离。
  • “数峰”指几座山峰。
  • “如笔格”形容山峰的形状如同笔划一样整齐有序。
  1. 倚天一色染春蓝
  • “倚天”可能表示高耸入云,直插天际。
  • “一色”表示单一的颜色或统一的状态。
  • “染春蓝”形容春天的蓝色天空与山色相交融。
  1. 真阳此去无多子
  • “真阳”可能是对太阳的称呼,这里指太阳。
  • “无多子”表示不多,数量有限。
  1. 到日应逢三月三
  • “到日”表示到达某个时间或地点。
  • “应逢”表示应该相遇或相逢。
  • “三月三”是中国农历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与春天相关的节日或庆典。

赏析
这首诗以“过尽危滩百不堪,忽惊绝壁翠巉巉。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隔岸数峰如笔格,倚天一色染春蓝。”起兴,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象之中。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