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
万壑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

【注释】:

南中:指南方。

岛夷居: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安期宅:传说中仙人安期的住处,位于蓬莱。

履齿苔痕:用屐齿所踩出的痕迹比喻时间的痕迹。

霓旌鸾佩:形容神仙的服饰华美,光彩夺目。清都:指仙境。

元戎:古代官名,这里指军队的指挥官。

胜日:美好的时光。九节蒲:一种草药,据说有奇效。

万壑松风:形容山谷间风吹松林的声音。涧水:山涧中的流水。

鸣琴漱玉:形容弹奏琴声清脆悠扬,如漱玉一般。自相娱:自己相互娱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南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首句“南中道是岛夷居”,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南中,即指南方地区,其中包含了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岛夷,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这里的“岛屿”指的是那些生活在南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他们居住在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次句“也有安期宅一区”,进一步描绘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安期,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据说位于蓬莱。这里的“一区”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话共同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地区景象,为接下来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第三句“屐齿苔痕犹故迹”,诗人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地区。他发现,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里的景象依然如同当年一样。这里的“屐齿”指的是穿鞋时留下的痕迹,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而“苔痕”则是指苔藓的生长痕迹,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这片土地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霓旌鸾佩已清都”,诗人继续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他发现,曾经在这里出现过的仙人都已经离开,只留下了一些遗迹。这里的“霓旌鸾佩”指的是仙人的法器和装饰品,它们曾经闪耀着光芒,现在却已经消失不见。这四个字共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离去后的失落和哀愁。

第五句“元戎解领三千骑”,诗人继续前行,遇到了一支由军队组成的队伍。这支军队是由元戎领导的,拥有三千名骑士。这里的“元戎”指的是军队的指挥官,而“三千骑”则是指军队的规模。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幅军队行进的场景,展示了他们的威武和气派。

第六句“胜日来寻九节蒲”,诗人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九节蒲而特意来到这个地方。这里的“九节蒲”是一种珍贵的草药,据说有着神奇的疗效。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追寻仙草的执着和决心。

第七句“万壑松风和涧水”,随着诗人的脚步深入,他听到了山谷间松林的风声和涧水的潺潺声。这里的“万壑”指的是山谷纵横交错的景象,而“松风”和“涧水”分别指的是松林和涧水的风声和水流声音。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观,为接下来的诗句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氛围。

第八句“鸣琴漱玉自相娱”,诗人发现了一群正在弹奏琴瑟的人,他们一边弹琴一边漱口。这里的“鸣琴”指的是弹奏琴瑟的声音,而“漱玉”则是指漱口的动作。这两句话共同传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中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和人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仙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和谐共处的赞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