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来百颗恰盈奁,剥作杯羹未属厌。
莫遣下盐伤正味,不曾著蜜若为甜。
雪揩玉质全身莹,金缘冰钿半缕纤。
更淅香粳轻糁却,发挥风韵十分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食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蛤蜊米脯羹的色、香、味、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到第一句“倾来百颗恰盈奁”,这里使用了“奁”这个词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容器,通常用来盛放珠宝首饰。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蛤蜊的数量之多,足以装满一个奁。同时,“倾来”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百颗蛤蜊的珍视和喜爱之情。
“剥作杯羹未属厌”表达了诗人对蛤蜊烹饪后味道的期待。诗人将烹煮好的蛤蜊比作杯羹,意味着这些蛤蜊已经烹煮得恰到好处,口感鲜美,令人难以满足。这里的“杯羹”一词,既形容了蛤蜊的美味,又暗示了诗人对这份美食的珍惜之情。
“莫遣下盐伤正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下盐而破坏了蛤蜊的原汁原味。在这里,“莫遣”是一个反问句式,强调了诗人不希望因为下盐而破坏蛤蜊的味道。这里的“下盐”是指烹饪过程中加入调料的行为。而“伤正味”则表示破坏了原本的味道。
接着是“不曾著蜜若为甜”,“著”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添加。诗人说,如果蛤蜊没有加蜜,就不会那么甜。这里的“著蜜”指的是给蛤蜊添加蜂蜜的行为。而“若为甜”则是诗人对不加蜂蜜的疑问,表达出他对这种不加蜂蜜的蛤蜊的好奇和期待。
“雪揩玉质全身莹”描述了蛤蜊的质地。这里的“雪”指的是洁白如雪的蛤蜊肉,而“玉质”则形容了蛤蜊的质地如同玉一样细腻柔滑。“全身莹”则表明这些蛤蜊肉晶莹剔透,仿佛珍珠一般。
“金缘冰钿半缕纤”描绘了蛤蜊壳上精美的装饰。这里的“金缘”指的是蛤蜊壳上金色的边缘,而“冰钿”则是指贝壳上的花纹像冰晶一样璀璨。“半缕纤”则形容这些花纹如同细丝一般美丽。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蛤蜊米脯羹的色、香、味、形,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对蛤蜊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