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吴刚斫处林,鹅儿酒色不须深。
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子金。
衣溅蔷薇兼水麝,韵如月杵应霜砧。
馀芬薰入旃檀骨,从此人间有桂沈。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此诗为诗人于元和十年(815)秋与友人同游嵩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赏心悦目的感受。“分得吴刚斫处林”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点睛之笔。意思是说:我得到的不是一般的好酒,而是从吴刚那里砍下来的树林里的美酒。这里既写出了美酒的珍贵,又暗示了美酒的来历不凡。“分得吴刚斫处林”这一句,把美酒与吴刚联系起来,以神话传说作为铺垫,为下文写饮美酒作铺垫。

“鹅儿酒色不须深”是第二句,意思是说:这美酒的颜色并不深,就像小鹅一样洁白。这句诗不仅表现了美酒的色泽之美,更表现了诗人饮酒时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不须深”三字,既点出了美酒的特点,又表现出饮酒时的心情舒畅,还暗含着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看得很淡的情怀。

“系从犀首名干木”是第三句,意思是说:这美酒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这里既有对美酒名字的赞誉,又暗示了诗人的谦虚。“犀首”指代诸葛亮,这是古代人对诸葛亮的尊称。“干木”则是《战国策》中的一个典故,讲的是赵简子想杀贤相段规,大臣们劝谏无效,最后只有公孙龙才阻止了赵简子的杀意。“名干木”即指“名贤”。这里既赞美了美酒的名字,又赞美了诗人自己。

“派别黄香字子金”是第四句,意思是说:这名字也很有趣,叫黄香,字子金。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是在赞美美酒,实际上却是在赞美诗人自己。因为诗人自号“醉吟先生”,所以这里的“黄香”、“子金”就是诗人自称。

“衣溅蔷薇兼水麝”是第五句,意思是说:我的衣衫上沾满了蔷薇花的香气和水麝的香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情景。“衣溅”二字,既表明了诗人饮酒的豪迈之情,又暗示了诗人所穿衣衫的质地。“蔷薇”和“水麝”都是古代人们喜爱的香料,分别用来形容衣服的香气和香水的香味,既表现了诗歌的语言优美,又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韵如月杵应霜砧”是第六句,意思是说:我的诗词韵味,如同敲击月桂木做成的杵声,像是打在了寒霜的砧石上发出的响声。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歌的美妙声音,又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月杵”“霜砧”都是古代人们喜欢用来敲打乐器的器具,象征着诗歌的声音清脆悠扬。“应”字则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馀芬薰入旃檀骨”是最后一联,意思是说:我身上的芬芳之气,被熏进了那旃檀树里。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歌的魅力无边,又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薰入”二字,既表现了诗歌的吸引力,又暗示了诗歌的影响力。“旃檀”是一种珍贵的树木,其木性温润,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表现了诗人的高尚人格。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它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嵩山时写的,表现了作者饮酒时的美好感受,抒发了自己对美酒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六句,第二部分是后二句,中间用“而”字相连。前六句主要写饮酒的感受,后二句则写了饮酒后的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又表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