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闲来散病身,游人不用避车尘。
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后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如何不见六千人。
吴亡越霸今安在,台下年年花草春。
【注释】
我:指作者自己。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城北,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
道是远瞻三百里:意思是说从台上看,吴地和越地相隔很远,好像有三百里那么远。
如何不见六千人:意思是说从台上望出去,只看到六千多个吴地的人,而越地却没有看到人烟。
安在:在哪里?
台下年年花草春:意思是说从台下去,可以看到台下每年春天都有花草开放,就像过去吴地繁荣的时候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是诗人在游完姑苏台之后所作。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末句点题。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深挚真挚。
首句“我亦闲来散病身”,说自己也是为了排遣疾病才到这儿来的。“闲”字写出了游人的心情和环境气氛的和谐。
颔联写姑苏台景色。“四塔”指姑苏台上的四座宝塔,高插云天,巍然屹立。“云中出”写塔影映入云中,与天相接。“隔水诸峰雪后新”写远处水边群山,积雪消融,露出青翠的山峰,像披着银装。此二句以动衬静,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清幽、宁静。
颈联议论。“道是远瞻三百里”,是说从台上看,吴地和越地相隔三百里,好像有三百里那么远;“如何不见六千人”,是说从台上望出去,只看到六千多个吴地的人,而越地却没有看到人烟。这两句议论,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尾联“吴亡越霸今安在”,“吴”是指当时的吴国,“越”是指当时的越国。这里借古讽今,暗指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指出他们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台下年年花草春”一句,意思是从台上望去,台下每年春天都有花草开放,就像过去吴地繁荣的时候一样,暗示着国家的统一。
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笔法简练,议论精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