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如蝉蜕湿仍新,那复浮嬉浪底春。
却把今身飞照水,不知石上是前身。
诗句:壳如蝉蜕湿仍新,那复浮嬉浪底春。
译文:水虫刚刚从绿波中出现,仔细一看它在爬沙上石崖。化作蜻蜓飞去,几时飞去却飞回。
注释:壳:这里指的是水中的虫子,壳像蝉蜕一样湿润而新鲜。那复:意思是“又”或“何止”,表示反问,强调变化之迅速。嬉:游戏、玩耍的意思。浪底春:春天的水面上。却把今身飞照水,不知石上是前身:诗人通过捕捉飞虫化作蜻蜓,蛹蜕变为蝉的瞬间变化,使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体现出宇宙化育万物的自然生机。所谓“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在这里,理学家穷理的方式成了诗人获取诗材,引发诗思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不能不说是“格物”的学理精神对杨万里文学思想渗透的结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现象中的一次奇妙变化,即水虫在水面上的变化过程。诗人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仔细观察和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变化的奇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