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注释】
德轮,即德宗,唐代僧人,名不详。行者,行者僧,即出家修行的人,这里指德宗。沥血抄经乃佛教经典,意指精勤诵读佛经。奈若何,奈何!十年依旧一头陀,“头陀”是梵语的音译,意为苦行僧。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侣的常服,用棉麻等材料做成,有领子和袖子。愁多事,指因烦恼而心烦。著了袈裟事更多,指穿上袈裟后,因各种事务缠身而更加烦恼。
【赏析】
这首七绝诗,写一位德宗僧人在寺院内诵经、念佛的情景。诗人通过写僧人的生活,表现了佛法中苦行的意义及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烦恼。
首句“沥血抄经奈若何”,以沥血抄经比喻僧人刻苦修行,但苦修也难免有烦恼。次句“十年依旧一头陀”,形容僧人已经修行了十年,仍然只是一个苦行的头陀。末句“著了袈裟事更多”,则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穿着袈裟后,因为各种繁琐事务缠身,而变得更加烦恼。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僧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佛法中苦行的意义及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烦恼。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僧人苦行精神的敬佩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