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浦孤峰入九城,承华门里最分明。
马头看得山低去,夹道芙蓉红露声。

诗句解析

1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这句描述了诗人进入东宫门,远望渔浦山的美景。这里的“缓辔”意味着放慢马速,以便更好地欣赏周围的景色。”东宫门”指的是皇宫的大门,这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望见”表示诗人通过窗户向外望去,看到了远处的渔浦山。”渔浦”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1. 渔浦孤峰入九城,承华门里最分明:这句进一步描绘了渔浦山的美丽景色。”渔浦孤峰”指的是渔浦山上的山峰,它们高耸入云,非常壮观。”九城”可能是指古代中国的都城,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城市。”承华门”是古代中国皇宫中的一个门,这里用来象征皇宫的重要部分。”最分明”表示这座山峰在皇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可见。
  2. 马头看得山低去,夹道芙蓉红露声:这句继续描绘了诗人骑马时看到的景色。”马头”指的是马的头部,也就是马的眼睛所在的位置。在这里,它被用来比喻诗人的视角,即从高处向下看,可以看到山峰随着距离的拉近而变得越来越低。”夹道芙蓉”指的是路边的芙蓉花,这里的芙蓉花可能是粉红色的,因为芙蓉花通常在夏季盛开,且带有粉红色的花瓣。”红露声”则是指芙蓉花散发出的红色的露水声,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

译文

  1. 慢行于东宫之门前,我远眺那渔浦山上的孤峰。
  2. 在承华门内,那座山峰最为显眼,宛如天边的北斗。
  3. 当我骑马而行,仿佛能看到山峰渐渐逼近,芙蓉花在晨露中绽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渔浦山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的自然风光和皇宫壮丽的背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画面中。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巧妙地融入了人文景观,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渔浦山、承华门等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