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稚子为应门,病有毗耶伴此身。
相府梵宫均是幻,却须舍宅即离尘。

《半山寺三首·老无稚子为应门》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诗歌原文
    老无稚子为应门,病有毘耶伴此身。
    相府梵宫均是幻,却须舍宅即离尘。

  2. 逐句释义

  • 老无稚子为应门:这里用“稚子”指年幼的孩子,意指没有孩子来开门。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或无人照顾的情感。
  • 病有毘耶伴此身:毘耶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毗耶摩诃罗阇尊者,这里指陪伴的修行者或智者。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时得到陪伴者(毘耶)的慰藉。
  • 相府梵宫均是幻:相府指古代官员的住所,梵宫则是指佛教寺庙,两者都是虚幻不实的存在,强调了世间一切的无常和虚幻。
  • 却须舍宅即离尘:这里的“舍宅”可以理解为放弃世俗的生活,离开纷扰的世界,与“离尘”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1. 译文注释
  • 译文:在晚年没有孩子来开门,生病时有毘耶(可能是一位修行者)陪伴。相府梵宫都是幻觉,却需要放弃世俗生活来超脱尘世。
  •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1. 作品赏析
  • 本诗通过对“老无稚子为应门”、“病有毘耶伴此身”等诗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无助以及对陪伴者的依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
  1. 评析
  •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深邃,充满了哲理意味。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 写作背景
  •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其中不乏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生感悟的作品。本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具体的日常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杨万里的《半山寺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对于社会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