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雨后不胜佳,子细看来不是花。
西子织成新样锦,清晨濯出锦江霞。

【注释】己未: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子细:仔细。西施:春秋时代越国人,以美色闻名,传说为越王勾践的爱人。浣花溪:位于成都西郊,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杜甫、陆游等许多著名诗人的游赏之地。锦江:即长江,古称“锦水”,因江中多产锦缎而得名。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日山居时所作。前两句写海棠经雨后盛开,十分艳丽,但仔细一看却并不是真正的花;第三句写西施织成的锦缎,清晨在锦江上洗涤,就象锦江映着朝霞一样美丽。此诗虽为咏物诗,但作者并不单纯地歌功颂德,而是寓有感慨,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海棠雨后不胜佳”,起句写海棠之好,雨后的海棠更加绚丽多彩,使人目不暇接。“子细”二字表明了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他细细端详,欣赏这雨后天晴的美景。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喜悦之中,而是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雨后的海棠如此美好呢?难道真的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其实,这里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他看到的雨后的海棠,只不过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而已,并非人工制作。因此,当诗人再次看到那些真正美丽的花朵时,不禁感到有些失望。于是,诗人发出了“子细看来不是花”的慨叹。

接下来一句则是诗人的疑问:“西子织成新样锦,清晨濯出锦江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西施用她的巧手织成了美丽的锦缎,而锦缎又在清晨的阳光下被洗过,就像锦江上的朝霞一样灿烂夺目。这里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的美女西施。西子善于纺织,据说曾为越王勾践织过一种名叫“罗绮”的锦缎。这种锦缎质地优良,色彩斑斓,非常受人们喜爱。

这里的西子并不仅仅是指西施本人,而是泛指所有能够织出美丽锦缎的女子。她们的技艺高超,能够织出如此美丽的锦缎,让人们为之赞叹不已。而当锦缎被洗涤过后,更是光彩照人,如同锦江上的朝霞一般美丽迷人。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和锦缎的描绘,以及对其背后寓意的深入挖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虽然诗歌本身并不复杂,但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