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偏勒牡丹迟,晚似常年半月期。
上巳清明同一日,那时恰好放花枝。
注释: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己未年春天,我在山中生活时写下了十二篇杂诗。
春寒偏勒牡丹迟:春寒天气使花期推迟。
晚似常年半月期:晚上像往年一样过了半个月才开。
上巳清明同一日:上巳节和清明都是清明节,是同一天。
那时恰好放花枝:那时候正是花开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春寒偏勒牡丹迟”,描述了春天的寒冷天气使花朵开放的时间推迟。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描述,也是对春天景色的一种描绘。
第二句“晚似常年半月期”,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这里的“常年半月期”可能是指夜晚的景色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或者是季节的原因。
第三句“上巳清明同一日”,提到了两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两个节日都是春季的重要活动,作者在这里可能是想表达这两个节日在同一天举行,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最后一句“那时恰好放花枝”,则是对花朵开放的描写。这里的“那时恰”可能是指在某个时间点,花朵正好开放。而“放花枝”则形容了花朵盛开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