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嗜难众悦,今听非昔弦。
美人西山秀,蕨茹饮涧泉。
雪蓑韫明月,冰棹刺野船。
宝祲耿不掩,球声忽复珊。
闻者已瞠若,鬻之谅悠然。
良瑰彼何憎,击缶俗所便。
老我讵能聪,妙音误至前。
古人子所思,而我岂古贤。
借不满子赏,能不聊子叹。
故家富彦士,梧竹映芝兰。
紫馀乃祖橐,朱遍群从轓。
迅趾岂地行,逸翎当云鶱。
勖哉抟羊角,何必怀西山。

豫章王集大成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八诗谢以五字

孤嗜难众悦,今听非昔弦。

美人西山秀,蕨茹饮涧泉。

雪蓑韫明月,冰棹刺野船。

宝祲耿不掩,球声忽复珊。

闻者已瞠若,鬻之谅悠然。

良瑰彼何憎,击缶俗所便。

老我讵能聪,妙音误至前。

古人子所思,而我岂古贤。

借不满子赏,能不聊子叹。

故家富彦士,梧竹映芝兰。

紫馀乃祖橐,朱遍群从轓。

迅趾岂地行,逸翎当云鶱。

勖哉抟羊角,何必怀西山。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2~756年)时所作。杜甫此时在洛阳,与李白、高适等人一起游赏名胜,作诗酬唱。这首诗是其中之一。诗的大意是:诗人感慨自己虽才华出众,但无人赏识,于是想到当年齐太公垂钓于渭水之阳,周文王拜姜尚于渭水之滨的情景,感叹自己有才而无处施展。

译文:
我独自嗜好,难以让众人喜悦;如今聆听音乐,却不如过去悦耳。美人山中秀丽,采食蕨菜,饮水涧泉。披着雪白的蓑衣,藏着明亮的月光;驾着冰制的船只,驶向遥远的野船。宝气重重叠叠,难以遮掩;球声忽然响起,如同珊珊玉佩。听到的人已经目瞪口呆,出售的人当然会悠然自得。美好的事物,为何遭到人们的憎恶?敲起石器,用它来敲打,这是百姓们常用的乐器。衰老了我又能有什么作为,美妙的音乐却让我来到这面前。古人思念的对象,是我吗?难道我是古代的贤人?不能获得他们的赏识,怎么能不感到叹息呢?故家的子弟中有很多文采飞扬的人,他们就像梧桐和竹子一样,映衬着芝和兰花。紫色是祖先的袍子颜色,红色是家族中的主色调。迅捷的脚丫岂能在地上行走,飘逸的翅膀应当在云端飞翔。努力抓住羊角,何必要怀念那西山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时作的,他与李白、高适等人一起游赏名胜,作诗酬唱。这首诗是其中之一。诗的大意是:诗人感慨自己虽才华出众,但无人赏识,于是想到当年齐太公垂钓于渭水之阳,周文王拜姜尚于渭水之滨的情景,感叹自己有才而无处施展。
写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孤嗜难众悦”意思是说一个人爱好的东西很难得到大家的喜爱。“今听非昔弦”意思是说现在听音乐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的手法来强调自己的孤独和无奈。颔联两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美人西山秀”,诗人赞美西山的美丽;“蕨茹饮涧泉”,诗人赞美喝山泉水的清甜。这两联都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颈联两句,写诗人对自己的才能的自信。“雪蓑韫明月”、“冰棹刺野船”,诗人把自己的才能比作雪蓑和冰棹,表示自己的才能像明月和野船一样明亮、独特。尾联两句,诗人感叹自己的遭遇。“闻者已瞠若”,意思是听到的人都目瞪口呆;“鬻之谅悠然”,意思是卖掉它一定会让人悠然自得。诗人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尾联两句,诗人对故家的子弟们的赞叹。“良瑰彼何憎”意思是说美好的事物怎么会遭到人们的憎恨?“击缶俗所便”意思是说敲击石头是百姓们常用的乐器,没有什么不好。这两句话是对前面“闻者已瞠若”和“鬻之谅悠然”的解释和补充。尾联两句,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老我讵能聪”意思是说我老了怎么能什么都明白?“妙音误至前”意思是说美妙的声音竟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