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寒作暑无处避,开花落花尽他意。
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
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么生。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时期所作,通过描写夜闻风声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下面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作寒作暑无处避】
译文:无论天气是寒冷还是炎热,我都无法躲避。
注释:此处用“作”表示不管、不论的意思。“无处避”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无法逃避现实的心情。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都不得不面对。【开花落花尽他意】
译文:花开了又落了,完全是按照自然的意志行事。
注释:“他意”指自然的规律或意愿。这里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界的不可抗力。
赏析:诗人用“开花落花”来形容生命的变化无常,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只有夜声殊可憎】
译文:只有在夜晚的声音才是讨厌的。
注释:“夜声”指的是风声,因为夜晚风声更为响亮且能干扰人休息。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白天喧闹世界的不满,而将这种不满投射到了夜晚的宁静之中。【偏搅愁人五更睡】
译文:偏偏搅扰人的是在深夜,让人难以入睡。
注释:这里的“五更”指的是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夜晚的寂静与白天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不安与烦躁。【幸自无形那有声】
译文:幸好没有声音,只有树木在夜里发出声响。
注释:“无形”是指看不见,“那有声”是指在夜间树会发出声响。
赏析:诗人用“幸自”表达了一种庆幸,因为树木在夜里发声反而让他感到安心,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某种依赖。【无端树子替渠鸣】
译文:无缘无故的树木代替它(风)叫唤。
注释:“无端”意为无缘无故,“树子”指的是树木,“替渠鸣”意味着替代了风的作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荒诞的场景,树木在夜里发出声音,似乎是有意为之,实则是一种无奈的体现。【斫尽老槐与枯柳】
译文:砍掉了所有的老槐树和枯柳。
注释:“斫尽”意为砍伐干净,“老槐”和“枯柳”分别指的是年龄较大的槐树和已经枯萎的柳树。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更看渠侬作么生】
译文:再看你还能怎样呢?
注释:“渠侬”是对对方的戏称,“做么生”意为怎么办、怎么做。
赏析: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愤怒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对命运的不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