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诗句翻译

  •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俟插架端无羡。
  •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注释与赏析

  1.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 书生都将命亡书:指书生们都愿意为了求取书籍而舍弃生命。
  • 愿身化作蠹书鱼:希望变成蛀书的虫子,形容对书籍的热爱。
  1.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 蠹鱼生得针来大:描述蠹虫长得像针一样大。
  • 日啖银钩三万个:形容读书量极大,一天能读三万个字或故事。
  1.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 书生一腹无十围:形容书生肚子小,但肚子里装的是书(意指博学)。
  • 经炊史酌不曾饥:形容虽生活简朴,但仍不缺乏知识食粮。
  1.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 君家一编本黄石:比喻家中的书籍多如黄土堆积,形容藏书丰富。
  • 积书至今与山齐:形容这些书籍积累至今,数量之多如同与山峰一般高。
  1.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俟插架端无羡。
  • 玉川搜肠才一半:比喻学问虽然渊博,但尚未完全精通或理解。
  • 邺俟插架端无羡:表示书架已经插满了书籍,无需再增加更多,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尊敬。
  1.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 如何万卷楼上人:为什么那些拥有万卷书的人会离开黄鹤楼去做宾客或赞美词?

  • 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可能指的是那些虽然有学识但未能得到重用,或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可能是宋理宗时期的作品。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官员,他在诗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书生对书籍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知识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对于文化的重视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